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1159章 巴黎的故事(十一)

    在奧斯曼大道分支的小巷裡,有一家其貌不揚的小劇場。

    它建成於17世紀,到現在已經有400多年了,多年來一直供一些小劇團演出。

    劇院裡光線昏暗,並且座位較多,一般的劇場都會設有引導員帶顧客去相應的座位,不可以隨意亂坐。

    很多小劇場的指引員是要小費的,但這個劇院沒有,如果前排沒有坐滿,等到客人全部落座,工作人員會在開場前給大家一個時間調整座位,也就是說即使是買了後排較為便宜的票也有可能坐在vip區的陽臺上看戲。

    經營得那麼隨意,又沒有什麼明星駐場,自然是火爆不起來。

    不過巴黎公社統治期間,音樂家們曾經借用過這個劇院開會。

    雖然從3月18日開始起義到5月28日最後一座堡壘被攻佔只有72天,但巴黎公社的音樂卻一直在城中響起。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很多鼓舞鬥志的歌曲,其中流行最廣、最受歡迎的便是馬賽曲。

    這首自由的讚歌曾經被當作國歌,拿破崙稱帝后取消了馬賽曲國歌的地位,路易十八復辟,改國歌為《法蘭西王子返回巴黎》,七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期間,巴黎街頭又開始響起馬賽曲。

    這首歌不同於巴洛克式的華麗,也不像人魚的歌聲那麼動聽。

    普法戰爭期間,貴族和資產階級代表的政府投降了,民眾卻沒有,那些音樂家寫出了諸如《為了一塊牛排出賣巴黎》、《我有我的計劃,大人閣下》之類諷刺和普魯士人簽訂了“停戰協定”政府的歌。

    被人圍城了,每天都有大炮的響聲,城裡的氣氛很低迷,音樂家為群眾表演不僅可以鼓舞士氣,還能讓這種抗爭精神傳播開來。

    《國際歌》就是巴黎公社期間影響最大、最有代表的作品。

    這首歌產生於巴黎公社剛失敗的時候,即便公社失敗了,這段時間形成的歌曲調式依舊流傳了下來,後來傳到了歐洲、美國、俄羅斯等國。

    在這些音樂家中還有共濟會成員,他們開大會的地方是昔日的皇宮、花園所在地,各自排演則在小劇場,這個小劇場也因此狂熱了一段時間,後來又變得冷清了。

    現在在劇場裡表演的歌劇是《紅與黑》,偶爾可以看到打扮得衣冠楚楚的人入內,不過這些人不是來看歌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