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379章 準備(謝謝善熊諦聽小叔叔的賞賜)





然後富有四海的漢家天子表示: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沒聽說過嗎?





還敢偷朕的羊!





簡直是自尋死路!





“怎麼又讓那胡賊偷搶了去?內府的人怎麼辦事的?”





被偷了幾頭羊,漢家天子心痛得很。





“年年都有的事,家家都免不了,怪不得底下那些人。”





皇后倒是難得為內府的草場主事人說了句話。





“這草原上本就是胡人的天下,朝廷現在又沒辦法派大軍駐守,光靠那些保安隊,疏漏在所難免。”





天子一聽,嘖了一下,也是嘆氣:





“沒辦法,賊子不滅,朝廷也抽不出太多兵力。”





現在朝廷也不是說沒兵力投放草原。





但是那點兵力放到浩瀚無比的大漠,就算天天馬不停蹄巡邏各處草場,那也得一個多月。





所以只好沿著前漢遺留下來的關塞殘址修建塢堡,三里一小塢,十里一大堡。





各家草場,基本都是以塢堡為中心圈地。





真要貪心,跑得太遠去圈地,那就自求多福。





大塢堡不是像前漢關塞那樣用泥土草木做材料,而是直接上人工石。





還修得奇形怪狀,稜稜角角的很不規則。





這些半永久性的人工石大塢堡,就像一枚枚釘子,死死地釘在草原上。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成本的提高和修建速度緩慢。





“河北一戰若有所獲,大漠從西至東,怕是胡人為之一空,邊塞至少得十年安寧。”





皇后溫聲細語裡,藏著無比殘忍殘酷的預期事實,她非常相信自家妹夫的手段:





“陛下還是要提前做些準備才是。”





河北一戰若能勝,整個北方,就算是落入大漢手中。





比北方更北的塞外,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軍事上,特別是經濟上,都有進一步加強控制乃至治理的需求。





這就要求朝廷投入更多的資源。





至少要在軍事上加大投入,能震懾胡夷,進一步保護各家草場的利益。





不然怎麼推動大漢草場向北向東擴張?





但牧監只有收稅權,沒有軍事指揮權,而塢堡裡那些都尉,又太過分散,處理塢堡範圍內的部族糾紛可以,卻沒有統一的指揮。





這大約也是最初防止尾大不掉的防備手段。





不過從馮大司馬驅逐西部鮮卑算起到現在,已有九年矣。





也就是說,還有一年,大漢東印度公司,不,應該叫大漢北大漠公司的政策,就要迎來朝廷許諾的十年期限。





下一步怎麼走,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皇后也很關心。





手裡的隱形權力被朝臣砍掉了一大截,那錢袋子就得抓緊一些,才能讓她把失去的安全感補償回來。





塞外草場的政策變化,關係到錢袋子,自然不得不關心。





比如說,在涼州北邊的草原,皇后認為,設置官府治理的條件已經很成熟了。





就算還不能設個鎮北都護府或者護北都護府又或者安北都護府什麼的,但設一兩個兩三個都督府,不成問題。





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大漢在草原上的利益。





就像九原那樣,不是很好嗎?





西域辣麼遠的地方,都有長史府,憑什麼草原辣麼近,連個都督府都沒有?





至於設立的都督府是不是可以塞點自己夾袋裡的人進去,不重要。





成立的都督府那麼多空缺,會不會有人求到門下,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內部快要打出狗腦子了,還能向大漠擴張勢力,讓草原胡狄趴地上喊大漢爸爸饒命,對強漢來說,那都是基本操作。





當然啦,季漢手裡的底牌,也是讓帝后敢這麼想的底氣所在。





漢雖舊邦,其命維新。





推廣新的勞動工具,推行新政,想方設法推行皇權下鄉,清理田籍,清查戶口,清洗世家……





季漢只有半邊天下,其治下人口卻已經達到一千多萬。





是魏吳兩國總和的三倍有餘。





這是什麼概念?





原歷史上與漢相提並論的唐,在貞觀三年就滅了東厥。





卻得等到十年後,也就是貞觀十三年,官府登記在冊人口也才一千兩百多萬。





後世皆言漢末三國戰亂,從人口巔峰時期的六千萬下降到七八百萬,十僅剩一。





這是對的,也是錯的。





對是因為這是官方統計登記的人口。





錯是因為沒計算世家大族的隱匿人口。





西晉滅吳統一天下時,清查出來的人口就已經達到一千六百多萬,兩年後又達到幾乎兩千萬。





這還是在司馬晉官品佔田和蔭人以為佃戶、衣食客等奇葩制度基礎上。





因為這些國家政策,就是在光明正大地鼓勵門閥世家隱藏人口。





所以季漢在嚴厲打擊世家大族同時,又提高了醫學水平,再對南中涼州幷州等地的蠻夷不斷齊民編戶。





如此猶不滿足,還到處掠奪勞力。





這麼多年才搞出個一千萬人口,不是什麼稀罕事。





不過有了這一千多萬人口,大漢就可以睥睨四方,大叫道:誰敢不服?





生僚不願意種甘蔗就幹生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