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如何調後避震

他們深知,gp組的事情不是他們可以插嘴的,所以從頭到尾都沒有說話,只是老老實實的看著,但不免也為秦川捏了把汗。

甚至對自己過些天的moto3組別賽事感到擔憂起來。

moto3的賽車極速可以做到260km/h,可這是表面數據,以moto3賽車的馬力的確可以做到這個極速,但需要漫長的直線來加速。

和motogp組的廠車一樣,廠車都分紙面極速和實用極速。

像這種一公里的直線,他們的賽車最多隻能加速到230km/h左右,這就是實用速度。

230km/h去重剎進這種急坡,說實話他們都沒有一點信心。

更別提秦川以350碼的速度去進。

更何況motogp的廠車制動力也比moto3強得多,那一瞬間的衝擊力就很可怕。

秦川的賽車在短暫的晃動後逐漸迴歸平穩,然後順滑的入彎,右腿縮回,後剎介入。

秦川視線看向右方的彎心。

一號彎是一個右轉的高速彎角,但過彎速度依然高達180碼。

秦川此刻的速度剛好在一百八。

調整姿勢,下探傾角,磨膝過彎。

賽車平穩進彎,膝蓋輕輕的摩擦地面,秦川做出了一個不低不高的傾角。

貼住彎心後,右手轉動,車子猛的出彎開油,在賽車外拋到外線時,秦川的前輪離地,翹頭出彎!

後輪輕輕一抖,車速在此刻被秦川推到極限。

這一抖是後避震過硬導致的,但也是秦川想要的效果。

初步來看,這個一號彎調教他非常滿意。

賽車不像是普通人市區騎行的代步車,他需要更硬的避震來支撐賽車過彎。

支撐賽車過彎,後避震起到支撐作用的時段主要在出彎。

更硬的後避震降低了車手的舒適性,但出彎時在大力的開油加速下後避震不容易下沉,能穩穩的撐住車身,讓車手更好的開油。

這樣的好處有兩點,更容易出彎翹頭,後避震太軟開油不會讓前輪快速離地,相反會先下沉後避震。

第二點,更好的收線,新手玩市售車不改裝就跑賽道,出彎往往很容易外拋,其中原因多半是因為市售車原廠設定的後避震較軟。

太軟的避震出彎,賽車剛開油從彎心出來,後避震就開始下沉,此刻車身前輪的抓地力降低,甚至略微懸空,賽車前輪失去了導向性。

前輪的導向性降低,車身自然會外拋。

大部分gp車手主動讓賽車出彎翹頭都是發生在賽車即將出彎完成的時刻,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也是不想失去前輪導向性。

gp車手前輪離地也可以完成轉向,他們可以靠自身的重心調整,這也就是翹頭轉向的技巧。

但翹頭轉向的幅度和前輪自身的轉向相比微乎其微。

大部分情況是前輪來實現車身在彎中的大部分轉向,剩下的最後一小部分再用翹頭轉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