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嬌顧承允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三章 打油詩

  一是這打油詩並未點名道姓,若太子和晉王顯得過分在意,就是對號入座,給百姓一個理由指著他們鼻子罵。

  二是查歸查,但決不能動刑,如今三州的事大梁人盡皆知,但詩裡說的東西京都百姓無從論證,無稽之談只要無人回應散個幾日自會消淡,可若大刑伺候傳出去,假的也會變成真的,不可行。

  因此為了息事寧人,太子和晉王都沒太大動作,以至於這首打油詩最後被秦太傅以閒聊的方式,傳進了皇帝的耳朵裡,畢竟詩裡雖罵了大郎和二郎,但是誇皇帝是誇得實實在在啊。

  這種流言,值得皇帝一聽。

  太子和晉王得知後無一不怒罵,秦太傅那個老東西!真是什麼話都敢往父皇耳朵裡說!

  可再生氣又能如何,秦太傅是父王和先帝的老師,皇帝都要敬他三分,況且師徒閒聊,說幾句市井八卦又怎樣?

  加之他二人查到的源頭是三州遷去魏州的災民,那些人雖低賤,卻也是如今朝廷的重點保護對象,若他們敢拿災民開刀,無疑是觸皇帝的黴頭,誰敢?

  因此人生頭一回,太子和晉王打碎牙也得往肚裡咽,任由這首打油詩口口相傳。

  不過最後還是如陳騫和殷貴妃所說,傳了幾日無人應,百姓也慢慢回過神這打油詩可能惹來殺人之禍,大家就漸漸不敢再提。

  除此外,最主要還是另一件事更為轟動將那歌謠壓了下去。

  那便是秦王由皇帝欽點,押送藥材入三州,親自協助魯之平監工開山修渠,不成不歸。

  百姓們還以為皇帝是想讓幾個兒子挨個去歷練,但京裡的權貴們卻繃緊了神經,皇帝欽點秦王,也就是說,以後不再是二王相爭的格局。

  同時,這也是陛下給他們敲的警鐘,想站隊?眼睛可要擦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