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吃蔬菜 作品

第86章 元寶

 在查閱了大量中國研究資料後,葉楓瞭解到這些銀元都符合標準的五十兩官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五十個並非指今天的五十個,因為古代和現代的重量計量方法存在較大差異。古代的重量單位“兩”與現代的“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現在的五十兩並非等於50克。 

 古代的“二”並非一個嚴格的標準單位,在不同朝代甚至同一時期,存在“府平”、“庫平”等不同標準,它們之間可能存在微小的差異。 

 以清朝末期的“庫平一兩”為例,約等於37.31克。 1斤等於16兩,大約為597克。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現在通用的“市斤”(500克)是在建國後為了便於與公斤進行換算而重新規定的,與古代的“斤”沒有實際關聯。 

 在晚清時期,儘管有對白銀的補償,但無法與現今幾千噸白銀相媲美。 當前,世界各國主要將黃金作為硬通貨,而現在的白銀價值已經沒有以前的高了,現在的銀大部分都用在了裝飾上。 

 在清朝後期,白銀是許多國家對外貿易的硬通貨,當時的白銀總量和年產量相對較少,因此其實際購買力遠高於現在。 

 葉楓在查找這些數據資料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即中國古代人是如何找零錢的。在明清白銀標準體系中,以“兩”為主要單位,兩以下的錢、分、釐、毫還相對常見。 十個單位詞,如絲、突然、薄、纖、沙、塵、埃、默默無聞、沙漠、饅頭等,均表示微小的意義。 

 這十個單位詞在漢語中組成了一些成語,如“絲微”、“微纖”、“微漠”,以及“毫釐”、“絲毫”、“塵埃”等。 十五個工作單位都是基於十進制系統的,例如十絲等於一毛錢,十忽是跡,十沙是纖,十塵是沙。 

 實際使用銀子並不簡單方便,因為它沒有固定的面值,使用時需要使用專門的秤(戥子)來稱量。 "套利"是一個相對準確的尺度,其最大單位是兩,最小單位可達一分或一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