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作品

第801章 小霸王求合作?有實力就是爽!


                 “這是伊色列的國家宣傳冊?”

  徐江接過美女外長迪爾夫尼,遞來的厚厚一本冊子。

  一邊通過同聲翻譯耳機,聽阿勒莎龍介紹伊色列。

  一邊緩緩翻閱圖文並茂,做工非常精美的圖冊。

  徐江對以色列的歷史起源,自然沒什麼興趣。

  他特別好奇,伊色列為什麼能號稱中冬小霸王。

  區區不到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分還是荒漠和山地。

  他們是怎麼養活了數百萬人,而且經濟還非常發達?

  好在翻過了‘歷史起源’之後,便看到了有關‘現代農業’的介紹。

  不看不知道,一看讓徐江嚇了一跳。

  無論是從降雨量,還是水資源分佈,伊色列居然是全世界,極端缺水的國家之一。

  年均降水量竟然不到200毫米,並且還只集中在冬季的三個月,而年蒸發量,卻高達2500毫米。

  高溫酷熱帶來的超高蒸發量,意味著伊色列不可能靠老天爺吃飯。

  每年下的那點雨,太陽一曬就蒸發沒了。

  為了生活,伊色列三管齊下。

  一邊開採地下水,一邊實施北水南調工程,一邊大力搞海水淡化和汙水處理回收。

  嚴酷的生存環境,硬生生把伊色列,逼成了全球海水淡化技術、汙水處理回收技術最先進的國家。

  除了開源之外,當然還有節流。

  要養活那麼多人,光靠進口糧食肯定不行,必須要在本土發展農業,而且產量還要足夠高。

  沒有充足的自然水資源,每年降雨量又少得可憐,怎麼搞好農業呢?

  他們一邊下大力氣,研究培育農作物,讓它們更加耐旱、高產。

  一邊搞滴灌技術,將寶貴的淡水,精確地輸送到植物的根部,從而提高灌溉效率,減少淡水的浪費。

  如此一來。

  他們雖然土地匱乏、乾旱少雨,卻硬生生成為了一個農業科技強國。

  不僅糧食實現了自給自足,每年居然還能出口不少的水果蔬菜鮮花。

  伊色列在農業科技方面,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

  同樣的一公頃土地,他們的農作物產量,卻遠超其他國家一大截。

  因而他們每年靠出售種子、農用設備,收取農業科技專利使用費等,都能賺不少錢。

  也正因如此。

  早在很多年前,龍國就與伊色列合作,搞了不少農業科技項目。

  阿勒莎龍在七年前,還曾是基礎設施部長的時候。

  他就曾到燕京市郊的,一座合作共建農場考察。

  而徐雷在漢東省林城市,搞的那個農業科技產業園。

  其中不少科研單位和農業科技公司,就與伊色列有合作來往。

  畢竟伊色列經過數十年的培育和發展,在噴灌滴灌、無土栽培、種子改良、農藥研發、化肥製造等諸多方面,也確實曾技術全球領先。

  如今。

  阿勒莎龍聽聞,龍國除了在適宜耕種的地區,大搞現代化農業,還在中西部地區,大力實施荒漠治理。

  龍國想要治理荒漠,想要植樹造林,想要更好的生態環境,減少東部地區的沙塵天氣,以便辦一場綠色的奧運會。

  所以阿勒莎龍便以此為契機,想要推動兩國,進一步加強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合作。

  這個提議,徐江都不用察言觀色,分析朱建濘等人的想法,也知道龍國這邊肯定會同意。

  龍國已經過了粗放式發展的階段,不玩先汙染後治理的那一套。

  如今注重生態環保,強調可循環綠色經濟,追求高質量發展。

  既然成為現代農業科技強國,是龍國的發展目標之一。

  伊色列想要進一步加強合作,自然也就不可能拒絕。

  最關鍵的是……

  連徐江都看得出來,在農業科技領域加強合作,不過是阿勒莎龍拋出的合作誘餌。

  他真正想要合作的,絕對不是農業科技。

  畢竟再怎麼搞,那些農業科技所能帶來的產值,也是有限的。

  “搞農業合作,才幾個錢?”

  “再怎麼先進牛逼,能讓糧食畝產一萬斤嗎?”

  “而且越是現代化,自動化程度就越高,所需要的人力就越少。”

  “就像那些搞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的,平均一個人就能管好幾百畝地。”

  “所以要想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民眾就業,伊色列的合作重點,肯定不是現代農業!”

  徐江心裡暗暗嘀咕,並沒有在意雙方聊什麼,繼續翻閱手中的圖冊。

  很快。

  徐江翻到了‘半導體產業’。

  映入眼簾的一張圖,便是一幢已經有些年代感的大樓。

  掃了一眼配圖下方的翻譯小字。

  赫然是‘因特爾伊色列研發中心’。

  仔細一看介紹,徐江才明白。

  第三次中冬戰爭結束,伊色列雖然速戰速決,贏得了戰爭勝利,還擴張了領土,但這一戰對他們的經濟,影響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