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在崑崙學道的日子

  對於諸多異樣的眼光,李澈自是看在眼裡,卻也絲毫不慌不惱,心態一貫的淡定從容。

  該去碧遊宮聽靈寶天尊說法講道,便從不缺席;該參與諸多弟子間的相互談玄論道,他也會去旁聽......

  他就像耳聾眼瞎的殘疾人一樣,渾然將暗地裡的流言蜚語當做浮雲,全都置之不理。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那些弟子笑他天資低下,嘲諷他不配做靈寶天尊的徒弟,他卻不屑與那些人多加交流。

  一意朝著三清的方向去學,那些弟子未來的路,也就那樣了,除去親傳弟子之外,能夠衝擊大羅以上的,著實屈指可數。

  學我者生,類我者死!

  這句話將仙道的殘酷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一棵樹上長不出兩朵一模一樣的花。

  諸多弟子在修行上照抄照搬三清之路,縱然在短時間內能夠突飛猛進,也絕對達不到三清的高度,頂多只能算是模仿三清失敗的殘次品。

  而李澈的路雖走得慢了些,比之烏龜爬行還要慢的讓人無語。

  但只要他的路走通了,便是通天大道,即使不能與三清並駕齊驅,證就聖人道果。

  也可成為妖皇帝俊,東皇太一,鎮元子,冥河老祖之流的頂級大神通者,令聖人都要禮讓三分。

  全把流言蜚語當放屁,不解釋,不過問,李澈這種冷淡的態度導致他在截教幾乎沒什麼朋友,是被孤立的對象。

  與趙公明,三霄仙子等同為內門弟子之人交流的時候,也是被規勸上進點,勿要給師尊靈寶天尊丟臉。

  對此,李澈皆是笑而不語,各人選擇之路不同,說多了也是浪費力氣。

  趙公明,三霄仙子等人對靈寶天尊奉若至高神明,只敢仰望,無有野心。

  他卻有心追趕靈寶天尊的步伐,欲與聖人試比高。

  因而,道不同,不相為謀,維持師兄弟關係不崩,便已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