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 作品

第44章 中山狼13

    晏傾平靜道:“出城追吧,鬧劇開始的時候,敵人就趁機出城了。”

    衛士們連忙向下看,果然見到那個阿雲已經挾持著宰相府中女郎出了城,城樓上射出的箭雨對他的影響越來越小。那人甚至有空回頭,對樓上的衛士們挑釁一笑。

    衛士們臉色難看。

    晏傾:“出城追吧。”

    而他側過臉,看著林斯年,慢慢道:“林郎君,你得給我一個交代。”

    林斯年壓在他頸上的匕首向下按壓,他自然恨不得此時殺了晏傾,免於那讓自己惶惑不已的夢境成真。可是眾目睽睽下,但凡他還需要這個宰相府中郎君的身份,他就不能刺殺朝廷四品命官。

    林斯年冷冷道:“該是晏少卿給我一個交代吧?明知歹人挾持的人是我妹妹,竟然還要下令放箭。晏少卿為了向朝廷邀功,枉顧我妹妹性命。這樣的官,也配當少卿嗎?”

    旁邊衛士著急解釋:“哎,林郎君,你誤會了!我們當然不會動宰相府中女郎,我們都計劃好了。要不是你……哎!”

    林斯年詫異地轉著匕首,鬆開了晏傾。

    他無賴地笑:“我不知道你們的計劃,我只知道誰也不能傷了我妹妹。”

    晏傾靜靜看他半晌,他潤黑的清澈的足以洞察一切虛偽的目光,讓林斯年眼睛縮了一下。林斯年並不後退,依然盯著晏傾。

    城樓上氣氛緊張,下方腳步聲橐橐登上城樓,傳話來的宦官聲音尖厲:“宰相大人親臨,請晏少卿去答疑。”

    林斯年手指晏傾,向內宦說道:“這人放跑了賊人,也差點傷了我妹妹,請宰相好好審一審。”

    --

    徐清圓和百姓們一起,看那些官員們被內宦請走。百姓們聽人說京兆府要升堂審此事,陛下和宰相都到了,一時間興奮戰勝了夜間恐懼,紛紛湧向京兆府。

    晏傾下城樓時,後知後覺的風若終於不知道從哪裡竄出來,跑到了他身邊高聲:“郎君,你嚇死我了!”

    晏傾垂目,向一個方向點了一下頭,恬靜溫和。

    風若疑惑地轉頭往人群中看,但只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頭。他不解地追上晏傾,絮絮叨叨,又罵那個林斯年多事。

    同行的林斯年哂笑一聲,慢悠悠:“出了這種紕漏,晏少卿小心自己的官帽吧。可別往我這個無官無職的百姓身上推脫。”

    百姓們向京兆府的方向走,徐清圓走在最後方。她走過城樓下的馬廄時,聽到馬蹄踢踏聲,還聽到了馬鳴尖嘯。她側過頭,看到馬廄中,一個小官吏拉著一匹馬,正罵道:

    “安靜一點!一點打鬥就把你嚇到了?”

    徐清圓望著這馬半晌,她走過去,對小吏輕聲細語:“郎君,它腳下好像踩到了什麼東西,它才一直不滿的。”

    馬蹄平時踩到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多了,小吏並不當回事。但是說話的人是位妙齡女郎,這小吏就耐心地彎下腰,讓馬抬起前蹄。

    徐清圓幫小吏提著燈籠,片刻後,小吏驚道:“娘子說的竟是真的,不知道哪裡弄的糖漬,沾到這馬腳下了。”

    徐清圓說:“我可以看看嗎?”

    她提著燈籠蹲下身,與小吏一道看馬蹄。她果真看到了馬蹄中殘留的糖漬,已經凝固在了馬掌縫中,所以馬才不耐煩地頻頻跺腳,卻越跺越煩躁。

    她想了想,細白手指在地上的稻草中輕輕摸。她摸到了黏膩的觸感,拿出來一看,是一個被踩扁的糖人。

    清圓端詳糖人,若有所思。

    城牆角樓下的馬廄是辦職官差往來所用,馬蹄下的糖漬又已經凝固,是什麼樣的人留在這裡的?

    她心裡有了一個猜測。

    --

    七夕佳節,這樣的節日,與韋浮沒什麼關係。

    自然有長安貴族女郎們相約,但都被韋浮一一拒絕。這樣的夜晚,他待在長安的韋府中,一邊拆看從洛陽寄來的家中信件,一邊回信。

    寫信的人是他阿公韋松年,也是洛陽韋氏如今的當家人,掌權人。他母親韋蘭亭去世後,便是韋松年做主,親自把他叫回洛陽,悉心教導,好生關照。

    便是認林承這位宰相當老師,也是韋松年寫信向林承推舉的。因林承年輕時,曾有緣叫韋松年一聲“老師”。

    韋浮對自己這位阿公,一向尊敬。

    他回信時,聽到了外頭巷中的喧譁聲。他披衣出門,詢問情況,很快明白髮生了什麼。

    韋浮立在夜色中,長衫披身,墨髮垂肩。他低下面容,露出一個淡笑。在所有人還未反應過來前,他一個小小長安縣縣令,便向京兆府遞了摺子,請求升堂。

    他向自己的長官表示,陛下和宰相一定會親臨京兆府審查此案。

    這是京兆府的機會。

    --

    京兆府的府衙前水洩不通,圍滿了好事的長安城百姓。

    府衙中升起簾子,暮明姝走進府衙時,看到堂中已經站滿了被審問的官員,也看到了坐於正座的皇帝,副座的林承。今夜的審案由林承來做,皇帝只是來旁聽的。

    而林承剛剛得知自己的女兒被賊人挾持出了城,他心中憂慮萬分,面上卻不敢顯。

    暮明姝看眼堂上玉樹臨風的晏傾,她淡著臉叫人拿了把椅子,坐在旁邊,也來觀看這場大戲。

    林斯年正在指認晏傾:“……所以,正是晏少卿處理不當,才讓賊人挾持了家妹,逃出長安。”

    林承幽邃的目光盯著晏傾:“晏少卿,是這樣嗎?”

    晏傾沉吟片刻,緩緩說:“不妨請林公將與此案無關的閒雜人等撤走,再談此事。”

    林承道:“為何?”

    晏傾說:“因這件事,也許是您的家事。”

    外頭百姓們當即譁然,更加豎起耳朵。皇帝陛下慢悠悠放下茶盞,驚訝地看向林承。林承面色難看,卻到底是宰相,仍沉得住氣。

    宰相拍了驚堂木:“晏少卿,勿要狂言!”

    一道輕柔女聲從百姓中傳來:“晏少卿說的沒錯,林公,這也許是您的家事。林家女兒被挾持出城,正是您的長子夥同賊人,一同犯下此事。”

    眾人紛紛看去,晏傾睫毛顫了一下,只有他背脊挺直,沒有回頭。

    徐清圓吃力地被蘭時扶著,擠到百姓的最前列,面向堂中諸位高官。

    燈籠的火光打過來,照在她面上。她抬起臉,瑩瑩玉熱,融融雪燒,佳人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