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 作品

第125章 血觀音18

    她想知道為何聖母觀音成佛的故事中,沒有兄長隻言片語的存在。

    她想知道林承每一次喚她“若若”時,心中在想什麼。

    下臺階時,林雨若腳踝在臺階上一頓,她身子微晃,被韋浮抬手扶住。她對韋浮感激一笑,仍試圖跟上徐清圓他們。韋浮卻拉住她手腕,輕輕搖了搖頭。

    為了避免懷疑,他們該做他們的事。

    比如,尋找朱公。

    林雨若懇求:“師兄……”

    韋浮:“會有機會的。”

    林雨若只好按捺下急切,輕輕應好。她目光遊離地追隨著徐清圓和晏傾夫妻,到此一刻,甘州一行,她好像終於不再是多餘的、無用的那一個累贅。

    人行一世,似乎真的有自己的道理。

    --

    管事領著徐清圓二人回去,晏傾一路沉默,只聽徐清圓和管事輕聲細語地交談關於聖母觀音的事。

    路上行人不少,要麼來做工,要麼來拜聖母觀音。徐清圓抱緊懷中新得的玉石像,覺得有些事已經瞭解得差不多。她悄悄看身旁晏傾,從壁畫開始,他就一直在走神。

    不是因病而虛弱,他好像一直在回憶什麼,思考什麼。

    怎麼,他的過去,和聖母觀音有過交集嗎?

    再或者……這個案子,又一次地和他有關麼?就像當初蜀州時原永針對他那樣?

    徐清圓神思不屬,陷入思考中。這一行三人,便只剩下管事滔滔不絕,小夫妻雙方成為忠實的聽眾。

    忽然,管事拉拽住二人,晏傾向旁邊一側身,沒被他碰到。他並未注意,只目光如火,熱烈地催促二人:“看,那是我們的堂主!我們堂主也來拜聖母觀音像了!”

    觀音堂的堂主,絕非尋常人物。

    徐清圓輕輕抬眼,見路邊行人恭敬讓開,一道康莊大道上,只有來客,兩步鴉雀無聲,人人低頭、雙掌合十、唸唸有詞。據說觀音堂堂主是聖母觀音在人間的使徒行者,聖母觀音的任何指示都由這位堂主來傳達,人們自然敬重這位堂主。

    而此時此刻,徐清圓意識到,這位堂主在甘州的威望,似乎比大將軍李固還要高。

    她蹙起眉,心中有些不安。婬祀盛行,對大魏朝廷不是一件好事。

    李固為何容忍觀音堂這樣的存在?是否邊關局勢比徐清圓以為的更加複雜,五胡雜居的現實,要求李固這樣的當權者不得不為這些婬祀濫祭而退讓?

    那麼,李固讓他們查觀音案,目的又是什麼?

    徐清圓心中雜七雜八地想著這些,面上則和晏傾一同去觀看這位走來的觀音堂的堂主——

    管事激動地撲通跪下,行五拜三叩的大禮:“堂主!”

    堂主是一位看不出具體年齡的中年男人,面容普通,眼神寂寂,身長八尺。他看著威武雄壯,與李固差不多高,但和李固那樣的英雄氣概完全不同。李將軍那樣若是走路帶風的大人物,這位堂主的高個子對他走路倒是造成了一些影響……

    他有些同手同腳,行走笨拙。

    他好像一直在恍神,神色木訥。走過來時,他拿過玉瓶,為激動的百姓們賜福。百姓們歡呼,他動作一貫僵硬,也不說話。

    賜福的甘露滴到管事身上,管事頭磕地。堂主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晏傾身上,落在徐清圓身上。

    他死寂的眼神望著二人,光晃了晃,好像活過來了。

    管事抬頭看一眼,解釋:“這對小夫妻也是來請聖母觀音玉石像的。堂主可有其他囑咐?”

    徐清圓禮貌地向人請安。

    堂主很長時間沒回應,徐清圓狐疑這堂主莫非是啞巴時,聽到堂主悶如雷、像在喉嚨裡滾了一圈的聲音:“無事。”

    堂主一行人從他們身邊走過,本說要將徐清圓夫妻送回壁畫那裡的管事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要去追隨堂主,不願意送徐清圓二人了。

    管事臨走前,徐清圓只來得及愕然:“您這就丟下我們走了?”

    管事不耐煩:“堂主可以賜福!壁畫那裡又不遠,你們自己去就好。我要跟著堂主,離堂主近了,說不定聖母觀音娘娘就會垂憐我,幫我達成心願……”

    徐清圓目光一閃,心想原來這才是真正的虔誠信徒。

    徐清圓看晏傾。

    晏傾終於說了從方才到現在的第一句話:“進佛堂時,郎君看著觀音像怔了一下,回頭便來看我夫人。可是哪裡有不妥?”

    管事心不在焉:“沒什麼,就是一時間看晃眼了。我天天盯著聖母觀音像,看久了認錯也正常……徐娘子是個美人,我眼花看成了聖母觀音娘娘下凡,你們不要多想。”

    徐清圓驚訝,晏傾也很意外。

    小夫妻二人並未攔住管事多問幾句話,那人已經匆匆告別,追堂主去了。

    二人在街上默默走,徐清圓忍不住捂了半張臉頰,促狹笑:“我見那管事高高在上,以為他只是領路人。沒想到他比誰都信聖母觀音,這般狂熱。”

    晏傾:“若不狂熱,便進不了觀音堂內部了。”

    徐清圓柔聲:“嗯,很有道理。只是清雨哥哥,你不覺得那位堂主,看著哪裡怪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