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 作品

第120章 血觀音13

    晏傾娓娓道來間,徐清圓:“……”

    她真是不好說什麼,又心裡不太舒服,便只好沉默。

    ——

    李固在營帳中大馬金刀地坐著,手中把玩著一尊剛從集市上買回來的白玉石觀音小像。

    這裡的玉石觀音小像,和人們的普遍認知不同。甘州的觀音,都是蒙著眼,或閉著眼的。每個人刻的觀音像的相貌不同,最關鍵的矇眼或閉眼,卻從未出錯。

    死去的鸞奴身邊碎了的那個小觀音像,也是這樣的。

    李固心煩無比,他將那個妓子的訊息翻找了出來,還拿著風若的驗屍報告。然而她依然不知道誰殺了鸞奴,誰殺了之前那麼多人……

    暮明姝和雲延都知道了這件事,縱是為了大魏的風度威望,他也應給出一個答案。

    李固只好催徐清圓和她那個病歪歪的夫君……希望真的能出結果。

    帳外侍衛報告雙徐夫妻來拜,李固心不在焉地吩咐,將人請進來。

    李固垂眼盯著手中的玉石像,門簾掀開,徐清圓和晏傾相攜而入。

    風流入帳內的一瞬,徐清圓衣袂微揚,髮帶纏上衣袖,像羽巾揚舞。她今日衣容素淨,人如植入荷塘的一株花,亭亭淨植,高雅聖潔。

    在這一瞬間,李固心劇烈地“咚”一聲,將徐清圓和自己手中把玩的玉石觀音像重疊了——

    像,太像了。

    不是容貌的相似,而是氣質風度的相似。出於凡塵,不離凡塵,聖美慈悲,溫靜脫俗。

    可只是這一瞬,在徐清圓抬起妙目向他望來時,李固就重新坐了回去,將徐清圓和觀音像區別開了。觀音像沒有她這樣美麗清婉、噙水含霧的一雙杏眼。

    晏傾察覺李固那一瞬迸發若火的直勾勾眼神,微皺眉,擋了身後美人一下。

    他向李固請安,聲音清淡平靜,態度不卑不亢,謝李將軍不殺之恩。

    李固回了神,請兩人入座。

    李固懶洋洋地說:“徐郎君應該差不多知道怎麼回事了吧?你既然不認這個罪,就把兇手找出了。徐娘子已經答應過本將軍了,應該不會反悔吧?”

    徐清圓應下。

    李固拱手:“那本將軍就和你們具體說一說,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案子。”

    李固把他案頭擺著的那尊小玉石觀音像向前推了推,讓這對夫妻看到觀音。他沉吟半天,問:“你們可曾聽過,觀音堂?”

    ——

    甘州是一個混亂的地界。

    多年來,南蠻等西域小國與大魏邊關時有衝突,大魏邊關防線時有收縮。而甘州就是這道防線最重要的一個關卡。一旦甘州失守,長安直危,這是大魏絕不能接受的。

    李家世代守衛邊關,他們最清楚如何治理甘州。

    這裡五胡混雜,九教並興。因為來自西域的胡人和大魏本地人雜居,來自西域的佛教便在此地盛行。但同時又因為人員混雜,時興的教義,便和最正宗最傳統的佛教,相去甚遠。

    換句話說,甘州之地,婬祀濫祭盛行。

    “觀音堂”便是其中之首。

    ——

    李固:“甘州近乎八、九成的百姓,都信這個‘觀音堂’。但說起來,觀音堂在甘州盛行起來,也不過短短六七年的時間。他們是從南國滅亡那段時間走過來的,這個‘觀音堂’收人沒有忌諱,他們信的是‘聖母觀音’。我也不知道這‘聖母觀音’是個什麼意思,但是隻要你信,就能進入‘觀音堂’,得到庇護。戰亂年代嘛,甘州百姓都是這麼活下來的。

    “所以在甘州,絕對不能說‘觀音堂’一句不好。”

    晏傾面色平平。

    徐清圓悄悄打量他,沒有從他面上看出什麼。她無法分辨自己夫君知不知道“觀音堂”的存在,便只拿著自己的疑問詢問李固:“這個‘聖母觀音’,如果是婬祀的話,必然有一個最開始的形象,作為它對外的形象。這個形象是誰?而且,戰亂年代,若是李將軍你們都無法保護世人的安全,觀音堂哪來的本事庇護甘州百姓嗎?”

    李固似笑非笑地看著她。

    他說:“也許你們聽過一句話,‘是歲天下亂,甘州人食人。’”

    晏傾低垂的睫毛微微顫抖,面容在一瞬間緊繃。

    徐清圓深吸口氣,畏懼地向後靠。

    徐清圓聲音微微顫抖:“人食人……是真的嗎?”

    李固:“真假都已經過去了。這些流傳下來的,都是從‘觀音堂’傳出來的。那時候觀音堂到底是怎麼庇護百姓的,你們可以自己想一想。”

    他說話間,日光從小窗縫中打入,照在他身上。

    陡然一瞬,這位威猛雄壯的大將軍,半邊身子在烈日下,半邊身子投入身後的陰影角落裡。他似笑非笑地打量著兩位柔弱的外來客,他料定他們不清楚甘州遭受過的重創。

    可是徐清圓閉上眼,便能想象到當年阿爹牽著她的手,帶她走在甘州。爹說他們要找到娘,他們沒有找到娘,他們見的是屍體,荒漠,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