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何為禮法

    以前的你多單純啊,特別是剛剛繼位之時,三楊和太皇太后張氏都在,那時候大家感覺皇上特別懂事,除了寵信王振,基本上沒犯過什麼錯誤。

    可是現在,王振已經被噶了,還是皇上親自下的旨。

    更讓人意外的是,皇上就彷佛徹徹底底變了個人一樣,讓人捉摸不透。

    比如說此時,雖說嘴上答應了,卻不知道心裡琢磨什麼鬼點子呢!

    “既然如此,那臣就先告退了!”

    “恩,去吧!”朱祁鎮抬起頭,說道,“郕王,你留一下!”

    曹鼐行禮退去,房間裡面只剩下朱祁鎮和朱祁玉兄弟二人。

    此時此刻,朱祁玉有些緊張,不知為何,每次單獨和皇上在一起的時候,都感覺莫名地緊張。

    就好像……皇上知道他在想什麼,知道他即將要做什麼……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一舉一動都掌握在別人手中,你會是什麼感覺?

    朱祁鎮看著朱祁玉,問道:“你是不是在擔憂朕的安危?”

    “回皇上,臣弟……確實擔心!”

    朱祁玉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朱祁鎮突然問道:“只是擔心嗎?”

    “這個……”

    朱祁玉猶豫了一下,那種感覺又來了,自己心裡想的什麼,又被皇上看穿了。

    事到如今,他也只得硬著頭皮說出自己心中所想。

    “皇上若私自出巡,怕是……於理不合……”

    朱祁鎮笑了笑,說道:“你呀,哪都好,就是太看重這個禮字了!”

    聽到這裡,朱祁玉大為不解,自古以來,人們就將禮法看的極重,甚至在周朝,禮法曾是治國之策,怎麼到了皇上嘴裡,反倒成了貶義?

    “皇上,禮法乃祖宗之成法,治國之根本,為何,為何……”

    “為何朕從來不拿禮法說事,是不是?”

    朱祁玉點了點頭,誠然,皇上在處理任何事的時候,很少主動談及禮法,反倒是更注重律法和證據。

    春秋戰國時期,曾有過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便有法家提倡依法治國,反對儒家思想的禮。

    可是,到了秦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聖人成了五千年來第一聖賢,天底下所有的讀書人都成了儒家學子,讀的書,遵的禮,都是儒家的。

    現在回過頭來去看皇上的所作所為,竟隱隱有法家的風範。

    朱祁鎮似乎看出他的疑問,而他今天,也準備好了給小老弟上一課。

    “懷恩,你先出去!”

    懷恩愣了一下,然後反應過來,趕忙放下茶杯,轉身出了門。

    朱祁鎮微笑著說道:“今日此處,只有你我兄弟二人,自當是閒聊,儘可暢所欲言,就算是說錯了也沒關係,朕保證不會怪罪!”

    朱祁玉糾結了許久,似乎在暗暗下定決心。

    “臣弟以為,以禮治國乃是聖人之言,我輩自當遵循聖人之道,皇兄為一國之君,若率先破壞了禮制,到時候天底下人紛紛效彷,豈不是禮樂崩壞,國將不國?”

    朱祁鎮並沒有急著去反駁他,因為在當時人來看,這些確實就是真理。

    可是,真的對嗎?

    以禮治國,顧名思義則是運用禮制去治理國家。

    孔子的原話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耳且格。

    大致意思是說,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去整頓他們,百姓就會避免於犯罪而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教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還會有歸順之心。

    這個禮是周禮。

    周禮規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須合乎尊卑等級身份的儀禮規範,並發展成指導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所謂的禮法,就是當時社會的規則,也可以稱之為法律和法規。

    可是,關於孔聖人言的解釋權,永遠掌握在讀書人手中。

    這些人每天讀聖賢書,動不動就寒窗苦讀十餘載,如此辛苦,為了什麼?

    當然,這其中不乏一些有識之士,立志齊身修家治國平天下,可是,大多數人,或者說大多數平庸之輩,是沒有這份遠大抱負的,他們讀書,只為了兩個字,名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