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明乃禮儀之邦

    陳柳林突然發現情況有些不對。

    他自幼讀書,對中原文化非常瞭解。

    大明號稱天朝上國,向來都是寬厚待人,絕不會為難番邦使節。

    正因如此,他才敢義正言辭,經常表現地十分強硬。

    在以往,不管見到誰,無論是鴻臚寺、禮部,亦或是內閣,哪怕見了皇帝,一直以來,都表現的不卑不亢。

    因為他知道,自己越是強硬,對方反而越欣賞,並將其稱之為讀書人的骨氣。

    相反的,你越是卑躬屈膝,人家越是看不起你。

    還有一層原因,就是對方向來以禮儀之邦自居,做什麼事,都先講道理,通常來說,只要是他們自己做錯了事,往往不會抵賴。

    比如說這次,明軍毫無徵兆開進安南,已經理虧在先。

    雖然靖安郡王曾派人出使清化,面見國王,並表達了調停安南和占城兩國戰事的態度,當然了,國王陛下斷不會答應。

    因為安南國已佔盡優勢,不出三年,便可徹底征服占城。

    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可能和解!

    至於明朝派來的使者,自然不能得罪,於是,安南國便祭出了拖字訣!

    我不答應,也不拒絕,咱們先拖著。

    拖個兩三年,等占城覆滅成為既定事實,你還能怎麼樣?

    到時候,最多是申飭一番,可那又如何呢……

    可沒想到,人家勸說不成,直接就大兵壓境了!

    甚至連警告都沒有……

    得知這個消息後,陳柳林震驚了。

    他萬萬沒想到,一直自詡天朝上國的大明,竟如此不講武德!

    於是,這才匆匆進宮,想要討個說法。

    在他原來的預想之中,這件事本就是大明有錯在先。

    只要自己堂堂正正進宮面聖,對方自知理虧,肯定會想辦法安撫,到時候自己表現地強硬些,據理力爭,必要的時候再當場罵上幾句,屆時,對方被自己大義凌然所屈服,必羞愧難當,直接退兵也是有可能的。

    真到那時,自己就會成為安南國的英雄。

    可沒想到,理想雖好,現實卻相差甚遠……

    大明皇帝根本不按套路出手,一見面就咄咄逼人,竟是將問題的根源全都推回到安南頭上!

    誠然,安南國王黎思誠,最近幾年是有點飄。

    此人不但以皇帝自居,還稱大明為北朝,安南為南朝,大有平起平坐之意。

    可是,即便安南國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可以下旨申飭啊!

    小弟做錯了事,大哥總要先苦口婆心勸說一番,若勸說無果,才會考慮動手。

    結果呢,人家直接就是十萬大軍集結起來,招呼不打一聲,直接就開幹,如果說,這場戰爭不是蓄意而為,鬼都不信!

    現在還說什麼,讓安南國王負荊請罪,開什麼玩笑?

    我們安南人不要面子嗎……

    陳柳林大致能看得出來,自己的職責,恐怕是要徹底結束了。

    既然人家是蓄謀已久,無論找個什麼理由,這仗都能打起來。

    事到如今,是時候結束自己的使命,回到故國,自此之後,安南和大明,再無修好的可能。

    想到這裡,陳柳林心裡也不禁怒火中燒,昂首道:“既然大明陛下心意已決,下臣只好決定明日回國,到了那時,便只能在沙場上見了!”

    朱祁鎮沒有回話,因為無話可說。

    他不知是該直接哈哈大笑呢,還是該說點什麼,來緩和一下尷尬的氣氛。

    見沒人答話,陳柳林還以為自己的義正言辭起到了震懾作用,便繼續說道:“安南國雖世居南洋,卻尊奉孔孟,自國君而下,無一不知書達理。今大明徵伐我國,安南帶甲之士,亦有五十萬之眾,有良將千員,士卒如雲,而今陛下主意已定,下臣無話可說,那麼,就只好兵戎相見了。我朝之國君,自克繼祖宗大業以來,勵精圖治,現如今安南國兵強馬壯,且看鹿死誰手。”

    既然沒得談,當然要放幾句狠話再走,這樣回國之後,也算有個交代。

    朱祁鎮感覺很好笑,問道:“如此說來,安南國是打算一條道走到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