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九變 作品

第二百一十章 不得不退兵的皇太極!

“下臣的意思是,可以留下一支人馬,堅守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鎮,並向遼西走廊背後發起進攻。

大汗則率領其餘人馬,速速返回遼東老家,而後匯合正紅、鑲紅、正藍三旗人馬,向遼西走廊正面發起進攻。

如此前後夾擊,定能一舉拿下遼西走廊,接著揮師向西,攻打大明京師,可獲全勝!”

“那依範先生之見,留誰堅守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鎮為好呢?”

“這個嘛,依下臣之見,二貝勒驍勇善戰,威望極高,是留守的最佳人選了!”

“好,範先生不愧是本汗的智囊,這一計甚好、甚妙,哈哈!”

聽了范文程的計策,皇太極沉思片刻,滿意的點了點頭。

留一支人馬堅守四鎮,自己則率領大軍回去,如此既不用擔心代善造反的事了,又不用放棄辛苦攻下的城池,可謂一舉兩得。

更妙的,還是讓二貝勒—阿敏負責留守這一招。

自己率大軍退走之後,明軍肯定會反攻的,那時候,如果阿敏守住了四鎮,接著前後夾擊,一舉拿下了遼西走廊,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退一步說,如果阿敏守不住四鎮,最後逃回遼東老家了,那也不是壞事!

自己正好以此為藉口,治阿敏一個大罪,再名正言順的將其處死,或者監禁起來,算是除掉一個心腹大患,穩固了自己的汗位!

換而言之,無論事態往那個方向發展,最後得利的都是自己!

“好了,三位先生回去休息吧,明天早上,中軍大帳內議事,商議一下退兵、留守的事情!”

“喳!”

…………

崇禎四年三月初二,女真高層們舉行了一場會議,會議的結果是:由二貝勒阿敏率領鑲藍旗三十三個牛錄,再加上部分蒙古兵、漢人兵,共計兩萬人馬,留守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鎮。

皇太極則率領其餘人馬,拔營起寨,返回遼東去了。

而就在皇太極率軍返回遼東的同一天,大名鼎鼎的四川—石柱宣撫使—總兵官—女將軍—秦良玉率領兩萬白桿兵來到了京師城下。

原來皇太極第一次入關之時,大明朝廷就向女將軍—秦良玉發去了出兵勤王的旨意,後者領旨之後,立刻集結隊伍、出兵勤王。

可四川距離京師太遠了,當皇太極率領大軍第一次出關之時,兩萬白桿兵才剛剛走到河南境內,得知女真大軍已退,於是返回四川。

不想皇太極殺了一個回馬槍,京師再次受到了威脅,已經率軍南返的秦良玉,立刻停了下來,而後揮師北進,並在崇禎四年三月初二這一天,來到了京師城下。

白桿兵,乃是西北地區有名的精銳之師,素以驍勇善戰、悍不畏死而聞名天下!

隨著這支精兵的到來,大明朝廷準備發起反攻,一舉收復留守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鎮。

激戰,又要開始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