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島 作品

第9章 《永泰縣誌》

    在清乾隆版的縣誌記載中,有16個水稻品種,蔬菜有白菜、莧菜、芥藍等17種。

    而另一條記載中說,明萬曆年間,本縣蔬菜有31種。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記錄中的蔬菜品種減少,從我的角度看是個謎。這蔬菜品種的減少光想著就讓人難過,明朝有那麼14種美味的蔬菜,還有烹飪搭配之後的種種變化,有不小的可能在現代吃不到了…

    唉…

    只能寄希望於別的縣,市,或者省還有那些菜。

    另外,水稻的品種真多啊,看來雜交水稻出現在中國是有基礎的,如果沒這樣的基礎,沒準袁老當年可能就選了別的作物了吧?

    我之前還順便把關於日常飲食,筵席,還有風味食品的記錄細細讀了一遍。

    日常飲食篇中說,民國以前,大部分地區以番薯米為主糧。

    從網上看,番薯米和米沒關係,是番薯做的。百科並沒有明說番薯到底是那種薯,叫它地瓜好了。做法大概就是吧地瓜刨成絲,之後在水中浸泡,之後再撈出曬乾。

    這樣做出來,口味應該和地瓜幹比不了,因為許多糖分和澱粉都留在水裡了,所以估計主要就是地瓜的粗糙感吧?有一篇文章對於把地瓜做成番薯米的原因有個猜測:為了能作為存糧,不至於黴變腐壞。也許吧?感覺地瓜確實很容易發芽的樣子,雖然說芽也能吃,但作為主糧不太合適。

    還提到了魚魺和蟛蜞醬。我查了半天沒太確定魚魺究竟是什麼。魺的意思是指河豚,不過這麼一種有很高中毒風險的食物應該不是常吃的才對。至於蟛蜞醬,是由一種類似於小螃蟹,產於江河之中的名叫蟛蜞的水產做的醬。

    都沒吃過,很想嚐嚐。

    筵席篇主要講的是筵席的規格和習俗。

    要說最有趣的,應該是風味食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