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島 作品

超大記(中上)

比如同樣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詞語,在母語中帶來的情緒波動比在第二語言中帶來的要大得多。

第二語言儘管非常流利,可以非常自如地用它去思考,但畢竟還是從某種意義上講隔了一層的。它會產生一種距離感和客觀感,有些時候會有一定的幫助,有時也會是阻礙。

但這現在也只是一個個人的發現和感受。我對這個方面沒有太多的涉獵。

這些關於思考和所用介質——比如各種不同語言——的關係以及其他類似的內容,肯定是有研究的,相關的專業人員肯定會有更深入的瞭解。

要是有機會或者有必要,可以就這個方面專門查一些資料然後彙總一下。

不過絕大多數時候我並不是特別在意我到底用哪個語言來思考的,有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很多的時候用什麼語言來思考跟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思考的對象、面對的事物、以及思考之前見過的人、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

如果正在說話,通常思考時所用的語言和正說的話時同一種。不過也有過不一致的時候,那就容易導致說出的語言變得遲緩或者不自然,語氣和用法也容易變得奇怪。

之前我問過一個會三四種語言的人,既然她同時會這麼多種語言,那麼在內心之中跟自己對話的時候或者默默思考的時候,到底用哪種語言。她想了一下說,哪種語言在頭腦的表層,就用哪種語言來思考,或者說大環境是哪種語言就用哪種語言來思考。

這可能是個普遍的規律吧。

可惜當時沒有深入想過思考效率的事,沒有問她在用不同語言思考時是否速度或者精確度有所差異。

……

這個走神真是一個長走神,直接引出了一個分支話題,在那之前還講著電影呢。

不過這個走神還沒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