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三百八十五章 印刷業務

劉偉正微笑著說道:

“我們先把土地圈下來辦工廠,現在工業是有產出的,而且創造的利潤率並不低。

由於我們先佔據大量的工業用地,等未來城市更改了規劃,有些工業用地肯定會轉為商住用地,近水樓臺先得月,將來更換土地用途時,我們也比別的資本更具優勢。”

改革開放時期一大批的工業資本家,老本行逐漸遇到產能過剩,紛紛靠著把工廠停產,然後,靠著把工業用地變更成商業住宅用地,開發土地資源賺了一大筆。

或者是,工廠搬遷換取鉅額的拆遷補償款,分享一部分土地增值紅利。

一堆的工廠主都是,工廠陷入困境,幾乎快要破產,幾十年奮鬥打水漂――後來,工廠遇到拆遷。

奮鬥了幾十年的工業資本發現,他畢生的奮鬥成果,還不如工廠拆遷的補償款,這無疑是極大的諷刺。

劉偉正說道:

“當然了,除了tQ土地的紅利之外,還有利用tQ的人力資源和廉價成本的紅利。比如,維創出版公司的印刷業務,現在是委託香江的印刷廠製作的,但問題是香江的印刷廠並不佔據成本優勢。我們完全可以把印刷訂單轉移到深鎮這邊,然後,再把印刷好的出版物拿到香江銷售!”

雖然,香江目前是亞洲三大印刷中心之一,不僅僅可以承接本地的大量印刷業務。而且,還可以接受全世界的印刷訂單,但並不是香江的印刷成本真的廉價。

而是因為,香江的此時是亞洲最大的轉口貿易港口。很多商品需要在香江當地更換包裝,所以,才帶來了印刷業務的訂單,這促成了香江一座城市,目前居然擁有四五千家印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