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過樹梢的熊 作品

第六百八十四章 三人碰面

吳鋒劍反問:“日寇已經佔領了我們的東三省,但他們不會因此而滿足的。他們今年上半年在華北進行了兩項重大的挑釁行為:一是大量增派軍隊,二是大規模進行走私。這些行為既是日本對南京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完全屈服於日本的意志,加速‘華北特殊化’的進程;也是為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做準備的步驟。”

日本在華北駐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1年清政府與八國簽訂的《辛丑條約》。

該條約第三條允許各國在Bj至山海關沿線12個地點駐軍,並可在鐵路兩側2英里範圍內活動。

條約規定,日本在華北駐軍不得超過2000人。

但是,日本並沒有遵守這一規定,在1936年5月至6月期間,連續向華北派遣了8批軍隊,使得其駐屯軍(也稱天津駐屯軍)人數急劇增加。

根據日方公佈的數據,增兵後駐軍人數為6000人,加上原有駐軍人數,總計約為8400人。

但是,實際人數遠遠不止,根據情報部門的估計,日增兵華北後駐軍人數不下1.4萬人。

《大公報》則稱,天津日軍已達到2萬餘人。

至於走私,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東北淪陷後。

最初只是零星走私,並沒有形成規模。

自從1933年《塘沽協定》確立了冀東“非武裝區”後,以冀東為中心的華北走私活動開始規模化。

日方還聲稱我方海關緝私船不得在非武裝區域30裡界限以內從事緝私活動,否則將被視為海盜行為,並以對海盜方法對付之。

走私洋行也大量湧現,在灤東地區專營走私的洋行就有七、八十家之多,販賣毒品的洋行更多達一、二百家。

在今年年初,日寇又加大了走私力度。

2月,偽東防共自治政府在日方指使下,決定對走私貨物只收取相當於國民政府海關收稅標準四分之一的進口稅,並指定貨物靠岸核查,稱之為“冀東特殊貿易”。

3月底,東偽政權在日方指使下又在秦皇島私設關卡,凡由東北進口的貨物律向該卡納稅,不再向天津海關納稅,從而為日貨傾銷中國市場提供了便利。

面對國內外的質疑和反對,日本方面對其在華北增兵與走私進行了辯解。

關於增兵,日陸軍當局於5月15日發表談話稱,日增兵華北主要是為了“防共”和“保護僑民”,“固非侵犯華北之中國主權,更非危害各國的既得利益”。

同日,外務省發言人也對記者發表談話稱:“冀東自治政府管轄內及北寧鐵路一帶之日僑近日增多,駐華日軍人數太少,遇緊急時較難滿意盡其職責,故陸軍省乃決議遵照辛丑條約規定,增加日軍人數。陸軍省當局之意見,以為此舉並不侵犯中國主權,亦非侵奪外國在華所享之權利,陸軍省相信,日本籍此可調整日本、華北、滿洲國與其它外國間之關係。”

其駐天津領事館副領事田西也稱:“華北原有兵力不足以保護僑民,故特酌增加,並無何等用意。”

對於走私,日方則聲稱,此事與已無關。

日大使還聲稱:“走私系中國關稅過高,此係中國政府之事,日本無權過問。”

但是,這些辯解都是站不住腳的。

事實上,日本在華北增兵與走私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擴大其在華北的勢力範圍,削弱南京政府和華北地方勢力的抵抗能力,併為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做準備。

吳鋒劍的消息非常靈通,一番詳細地解說讓劉世傑更加了解了當前的形勢。

劉世傑雖然認同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但在和軍警憲的接觸上依然心存顧慮。

吳鋒劍正待進一步向他解釋,鋪子外面忽然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若是其他的買賣,這時間一般不會有人來,但既然開的是壽衣店,客人可就不按時間來了。

吳鋒劍立即起身道:“你們兩個去後面躲躲,我來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