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過樹梢的熊 作品

第八百六十四章 佐藤惹事

雖然只是上午八點多,但秦淮河畔人頭湧動。

 

戲臺子上正唱著什麼戲,化名為呂國中的佐藤隆正站在人群當中看著戲。

 

周圍人聲嘈雜,他一時聽不清楚在唱些什麼。

 

來到中國的時間也不算短了,日常的對話交流都沒有任何問題,但這種帶著濃郁地方色彩的戲劇,他還是聽不懂的。

 

臺下都是一片叫好聲,佐藤隆觀察了一下週圍的那些百姓,他們都看得十分認真,顯然已經把自己帶入了進去。

 

“要想征服這些愚昧的中國人,必須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比如當地的戲曲,只要稍作改編,就可以為大日本帝國的統治服務。好主意,我應該早點想到的。當然了,步子不能邁的太大,尤其是在南京這樣的地方,更不能做的太過明顯,要一點一點的滲透。”佐藤隆在心裡面默默記下這一條。

 

他在南京的掩飾身份是出版商人,擁有一家小型印刷廠。

 

因為掩飾的好,即便是小組組長也並不知道。

 

自從“蝴蝶”小組解散之後,他暫時被留了下來,但是沒有被重新任命。

 

這些天,除了打理生意之外,這些天就在南京城裡四處亂逛。

 

此時的南京,已經是中國少有的大城市之一,物價近些年也漲了不少。

 

好在南京位於長江的轉角突出處,南連吳越、西接荊楚,成為襟帶江淮的重要節點。

 

同時,南京城內水系密佈,長江、秦淮河等水路縱橫交錯,形成了便捷的水上交通網絡。

 

這些水路極大地促進了南京的經貿發展,故而本地的物資並不匱乏。

 

佐藤隆暗暗記下了戲班子的名字,打算等過幾天接觸下,把他們唱戲的本子買過來,看看將來從哪裡下手改動更妥當一些。

 

接著,他擠開人群往外走去,圍擺起了不少擔郎的挑子,售賣各種各樣的雜貨。

 

佐藤隆來到一個擔郎面前,拿起挑子上的貨物聞了一下,一股濃重的腥味,他用南京口音對擔郎問道:“小兄弟,這魚乾是哪裡的?”

 

那擔郎抬頭看佐藤隆衣衫不俗,疑惑的問道:“這位先生,莫要消遣在下了,這種魚乾您肯定不會吃。”

 

佐藤隆忙道:“我自然是要買才問你,鄉下老家來了幾個親戚,怕是就喜歡你這種魚乾,一會我就買上幾斤讓他們嚐嚐鮮。”

 

那擔郎眉開眼笑的站起來:“實不相瞞,咱們南京水路交通便利,這些魚乾都是崇明島打來的海魚晾乾而成的。”

 

“逆流而上可是要花費不少工夫呢,這麼熱的天氣,豈不是會臭掉?”

 

那擔郎毫不在意的道:“先生,這您就有所不知了,一路上都是放在冰塊裡的,保證新鮮。”

 

佐藤隆笑眯眯的指著魚乾:“那你可是靠著它們發了不少的財吧?”

 

“要是發財就好了。”那小販有些懊惱的道,“我當時聽信了一個同鄉,把小半輩子的積蓄都投到別的行業裡去了,以為肯定是會賺錢的,結果晚了一步,人們都擠爆了頭,賠的一塌糊塗啊,沒辦法,為了養家餬口才來幹這個的。”

 

佐藤隆略微有些奇怪,看不出來,這個小販還不是一般人,以前也是創過業的。”

 

南京的小商小販們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是隻要肯努力,養家餬口還是可以的,這一點甚至要比東京要好一些。

 

佐藤隆對經濟十分感興趣,來到中國之後便在有意研究中國的經濟。

 

日本在1920年春又出現了真正的戰後經濟危機,危機深重且波及面大:股價暴跌、企業倒閉、銀行擠兌、經濟蕭條,停滯狀態一直持續到三十年代。

 

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農村貧困隨之加劇,許多農民賣兒賣女、遠走他鄉,租佃衝突日益激化。

 

20年代末,日本又連續發生經濟危機,東北和北海道也出現大歉收,農民大量逃亡,甚至全家自殺。

 

19251926年日本農業平均產值減少了近16

 

19201924年間,日本進口大米年平均額為418萬石,而到19271931年這一數字激增為847萬石,成千上萬的日本農民家庭陷入赤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