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江南 作品

第123章 張諫隱居地之爭

    他在臺下找了個位子坐了,靜靜聽高臺上的爭論,時不時有鎂光燈撲閃,刺得眼睛不舒服。

    臺上在爭論著什麼,許舒一清二楚。

    他在鐵主任辦公室直接打電話問研討會的具體地點,並非無的放失。

    準確來說,若是想露臉,他也可以參加今次的研討會。

    因為,他也收到了相關請柬。

    此次研討會的核心內容,是確定明安公張諫的隱居地。

    張諫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物,輔左庸帝,掃平叛亂,中興華朝,立三帝,相四朝,忠心耿耿,功在千秋。

    更難得的是,他以權臣之身,而得善終,並得到華朝後繼之君極大的感念。

    其品格、功業,堪稱後世臣的楷模。

    這樣一位流芳百世的賢人,無論如何想不到,在他死後一千多年,薛城和彭城會因為他的隱居地誰屬,鬧得不可開交。

    戰火,最先是在大周教育出版社爆發。

    第三版的教材上,明確指出彭城為張諫隱居地。

    彭城因此大打張諫牌,甚至抓住有聲電影大發展的風口,在彭城投拍了張諫出山的電影,鬧出巨大影響。

    引發薛城方面強烈不滿。

    本來,張諫和薛城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在張諫生活的時代,彭城歸薛城統屬。

    薛城也確實能找到不少支持自己的論據。

    兩城一吵吵起來,問題就鬧大了。

    沒想到正在敏感關頭,郵政系統又來添了一把火。

    新發行的郵票,也製作了張諫隱居題材的郵票,卻把薛城當作張諫隱居地。

    這下,彭城方面不幹了。

    雙方越吵越熱鬧,報紙也紛紛跟風,一直平靜的史學界難得遇到這麼熱鬧的題材,也跟著吵吵起來了。

    因此衍生的風波,久久不靖。

    中樞負責教育和宣傳的教宣廷,便命在史界影響力最大的春申大學牽頭,搞了這個研討會,為張諫隱居地做一錘定音。

    舉辦研討會的風聲才傳出,薛城、彭城兩地的衙門,倍加關注,提前發力。

    因此,研討會一開始,眾多的專家就分成氣旗幟鮮明的兩派,展開激烈辯論。

    “以上,是我對大家觀點的總結,但這些觀點都不新鮮,在座諸君必定耳熟能詳。近來,關於張諫隱居地,臨江仙提了個很妙的詞,歷史地理觀。

    按臨江仙的論述,當時彭城和薛城之間,隔著一條如今已不復存在的漢水。我仔細查閱過戴安的水經,劉夢澤的河書,的確找到了這條漢水。

    如果按隱居地屬彭城說,明安公豈不在當時的叛軍駐地隱居,以他的謹慎,是萬萬不會如此行險的。所以,單憑這點,就足以推翻彭城說。”

    宣講臺上,滿頭銀髮的李成鳳教授發言完畢,臺下頓起竊竊私語。

    前面所有的發言,皆沒起到這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