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淮琅 作品

78、大千世界什麼都有

    我國自古輕商重仕, 文人墨客留下的詩篇裡只要有關商人的就沒什麼好話,不是“重利輕別離”,就是“求利無不營”, 好像做生意的人全都一心鑽進了錢眼裡,無情無義唯利是圖。就算是三十年後, 也很少有家長會在孩子幼年時期給他樹立長大從商的理想信念,當然內心是想發財的, 可嘴上萬萬不能說, 一說就顯得當爹媽的沒文化,粗陋鄙俗了。

    三十年前的作文裡理想職業排名第一的是科學家, 三十年後仍然如此。甭管大家多麼愛錢, 對未來的展望還得是冠冕堂皇的。其實又有幾個人真正實現了理想,當上了科學家?門檻太高,智商太低,想噹噹不上啊!

    然而鍾瑩毫不懷疑, 晏宇能當上。並且他正在為此努力著,爬上了臺階, 跨過了門檻, 離那個目標只有一步之遙了。

    二十出頭的小夥子說他沒想過從商,鍾瑩覺得可以理解。他在家衣食無憂, 在學校萬千寵愛, 從小到大沒吃過苦受過罪, 對金錢的渴望不強烈, 也不曾缺過錢。所以他才可以一直處於理想化的階段,嚮往著做一份喜歡的工作,工資穩定夠花夠用,最多在工作允許的情況下接點私活, 賺些外快。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歸不會讓老婆餓肚子。

    最關鍵的一點是,他活在當下,活在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這個逐步改革開放的時期,和現而今大部分人一樣,把穩定放在第一位,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僅僅停留在有工作有工資有房住有飯吃的層面上。

    為什麼?因為這個社會它就是簡樸的,他沒有見識過後世的繁華,也就不會催生太多需求,在他所能看到的範圍內,金錢還沒有展現出它強大的能量。

    而鍾瑩不然。她是住過幾億豪宅,開過千萬豪車,從頭髮絲兒到腳趾甲蓋都被人精心伺候著,在無比便利,無比炫目時代生活過的人。四年來蝸居老破小,擠公交,打面的,吃路邊攤,忍受沒有冷氣的夏天,沒有地暖的寒冬,學會的生活技能越來越多,由奢入儉到了極致。看似

    漸漸習慣了,其實心裡的厭惡和煎熬從沒淡去過。

    正是因為知道將來可以重新過上那樣舒適風光的生活,她才強迫自己忍了下來啊。

    假設沒有晏宇,她會不會為了改善經濟狀況奮力拼搏,利用先知優勢鋪開攤子大幹一場,走上自強自立商界女神的路線?未知。

    不是每個穿越人士都能成為強人的,不記得彩票號碼,不記得牛股名稱,還不具備“勤奮”這種品質,先知能發的財也很有限。

    假設不成立,她不是有晏宇了嘛,再強也強不過他,再有錢也沒他有錢,還費那力氣幹嗎?

    她和晏宇結婚時,他已經四十五歲了,媒體報道他的發家史只說十幾年內創造神話。這十幾年到底是十九年還是十一年,很難說。鍾瑩那時候認為他們的婚姻是一場金錢與青春的交易,互相無愛,她也沒有興趣深挖一個老男人過去的故事,所以並不知道晏宇創業的契機是什麼。

    在科研的道路上遇到了絆腳石?遭到重大打擊失去信心?還是隨著社會發展逐漸體會到了金錢的魅力?

    沒想過從商,現在就開始想啊,翻過年才二十二,現在想一點都不晚。

    “瑩瑩,你想開公司當老闆?”

    “想,可我不是那塊料,我們老師說商場如戰場,生意人玩起權謀戰術來不比官場上的人差,我腦子沒那麼靈光,上了戰場只有被別人滅,血本無歸的份。宇哥你就不一樣了,你聰明,幹哪行都能幹得特別好。”

    晏宇眉頭鬆開,微笑:“你腦子靈光得很,還想賺大錢呢,多少錢算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