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怕肥 作品

第十六章節 我的絕絕子猴哥

    公玉明溪擺手:“咱們吃咱們的,他不到傍晚,怕是不會回來。”

    姐妹幾個一想也是。

    吃了午飯,七尋繼續抄書,娘三個繼續做衣裳。

    靈素倒是想著給七尋先做雙能出門的鞋,就她那雙開了口的破鞋子,還是茅屋裡找的娘未出閣時穿的舊鞋子,根本出不了門。

    可惜沒鞋底,還得現槳鞋底布,曬乾了才好納鞋底。

    等到太陽落山,外面的地,經一天的太陽照曬,已經幹了不少。再過一天,就好出門行走了。

    一天的時間,七尋抄好了一本醫書,娘三個也做了兩件棉衣。

    七尋收好晾乾的紙,擺放齊整,道:“我倒是知道怎麼造紙,明兒就讓二哥在家幫我先挖個塘子,稻草也不缺,先弄些草紙出來,等得閒了,再去河塘邊割些蒲草回來,造些高檔些的蒲草紙。”

    蒲草鄉間不缺,田間地頭河邊,哪裡都有,但這玩意兒,卻是高檔的造紙原料。

    對於一個理科出身的科學家而言,造紙這事真不難。

    當然,想一下子就造出好紙是不可能的。工藝這東西,還得一點一點摸索。

    真的,造紙是當務之急。

    實在受夠了如廁無紙的尷尬了。用竹片子石片子樹葉子啥的,誰用誰知道!

    先弄出草紙,至少可以實現如廁自由吧。

    其實如李清照和林妹妹,她們閨中也有弄信箋的雅好,但那和正經造紙不一樣。古代可不像後世,造紙技藝可都是各大紙坊的絕密,等閒人是不可能知道工藝的。

    因此她這輕描淡寫的一說,娘三個都驚了:“你連造紙都會?”

    七尋點頭:“我前世那會兒,這些工藝的基礎流程基本都是公開的,不說尋常的紙,南宣北遷的工藝我都知道。只是宣紙不只工藝,對材料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咱現在是不指望了。可尋常上等的桑皮紙,蒲紙,竹紙,都不難,工藝流程知道就行。想要上等的紙質,慢慢摸索也就行了。倒是草紙,現在就能造,那個......先弄些出來,更衣的時候能用上。唉,更衣真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