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怕肥 作品

第五十六章節 學習它不香麼?

    對進山這件事,七尋十分期待。

    延綿數百里的深山,有如一座自然寶庫,她之所以現在不用絞盡腦汁兒想賺錢的法子,儘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就是得益於這座寶庫嗎?

    對有本事從中取寶的二哥三姐而言,那就是他們一家取之不盡用之不歇的財源。

    所以她也想去見識一番啊。

    然而目前手頭的事情不少,而且輕功這幾天雖然突飛猛進,但也不過算是才入門而已。所以進山浪的事,只能暫時擱淺。

    她的紡車雖然已經做好,但還沒有調試,這幾天得先紡紗線試試,看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紡車改完,還得再改織機,等這些弄完,差不多也到了可以造紙的時候。

    另外天氣越發冷起來,他們一家因為每日清晨練武,一練一身汗,所以天天得換洗,家裡的衣服,現在多是三姐姐在洗,雖說井水冬暖夏涼,但也還是凍手的,她打算做個手動版洗衣機。

    還有,天天洗澡洗頭,燒熱水就是個大麻煩,她還計劃弄個太陽能熱水器出來。手動版的洗衣機還好,但是熱水器的導熱材料,這是個大難題。

    對於改善自己家的生活質量,七尋的計劃一套一套的。

    這都得一步一步實現。

    當然,她最想改變的,是居住環境,土坯茅草房倒沒什麼,其實冬暖夏涼的,挺好。可問題是,冬天不關窗冷,關了窗,屋裡能見度太低,十分影響她的工作,更影響娘和小五這兩文化人看書寫畫。而三姐冬天製藥,更需要一間能有太陽直射的暖房。

    希望能快點實現玻璃自由吧。

    她打算找機會去深山中找片地方建個窯,先試燒,慢慢改進工藝,等以後能往出拿的時候,不僅玻璃工藝能達到更高的水平,還能積一批成品出來。哪怕以後這生意得和人合夥,以分攤自家的風險,但有了一批成品在,也能保住自家先賺一大筆回來。

    晏家村是個好地方,雖是以晏劉兩姓為首,卻諸姓團結,鄰里和睦,一村百十來戶守望相助,日子倒相比同鎮其它村好過一些,但在七尋的眼裡,這和她生活的時代,舉國早二三十年已經全民脫貧,家家戶戶皆小康的生活質量相比,就差的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