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怕肥 作品

第二百二十二章節 小財神就得供著

    這麼兩個樣樣出色的人,生的兒女,只要沒教歪,自然不會差。

    李行簡想著這紡車和織機也是七尋弄出來的,就覺得這是個寶藏女孩兒,總能給他驚喜。

    上次她設計的犁和脫穀機,那是真好用。今年因雨水而來不及收糧的損失,都比往後要少很多。

    那兩樣還罷了,畢竟相對簡單些,但紡車織機,卻要複雜的多,關鍵是,他得了七尋給的棉花種子,棉花不只是保暖之物,其最大的用處,還是紡線織布,有了這些紡車織機,若以後大面積推廣棉花種植的話,紡車和織機就能源上大用場了。

    如此,臨江完全可以打造出一整個大夏其它地方沒有的棉花和棉布產業鏈來。

    這已經不只是銀錢的事情了。

    李行簡當然會全力支持,說實話,哪怕晏家不捐錢,只看在棉花這種重要的民生物資的份上,有他在一日,他都會給晏家保駕護航。

    李行簡想著晏家的幾個兒女,真想大笑。

    棉花棉布未來之於臨江的意義且不說,只說修路這件事情,李行簡就覺得,晏家的那位小尋丫頭,是個了不起的孩子。

    有赤誠之心,卻又懂人心謀算。

    誰要是把那孩子看著個只會天馬行空,想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的孩子,覺得那不過是些奇技淫巧,那才是真的蠢。

    話說回來,他難道不想把整個臨江縣通往各處的道路修的平平整整嗎?

    那是因為沒有銀子啊。

    別看他整天撈銀子,且臨江佔著通商碼頭的便利,商稅是真的不少,但需要花銀子的多方也是真的多。

    他不想盤剝普通百姓,尤其是農民,因此除了朝庭規定的必要稅收,他是一點額外的稅都沒有攤加過。

    這也是臨江能如此繁華,百姓們日子還能過得去的原因。

    沒了地方政府額外增收的各種雜稅,又想讓臨江的財政不缺銀子,他可不得從別的地方想辦法嗎?

    李扒皮死要錢的名聲算什麼?

    臨江縣數十萬老百姓的民生,可比他那一點名聲重要的多。

    現在有了紡車織機生意三成利潤的收入,縣衙再另撥一部分款項,整個臨江縣的道路全部修好,應該也就是三五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