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省吾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三章 代罪(中)

    ()        昨夜確定了是顧家僱兇刺殺謝徵,蕭賾一時氣憤,於是就氣勢洶洶的殺去了顧家,此時顧家也已是大門緊閉,蕭賾趕至此,當即翻身下馬,拿起藏在馬腹下的長劍,這便要走過去,幸得尹略將他拉住,道是私了易惹禍上身,倒不如公了,只待明日,將此事稟明陛下,到時由陛下來做裁決,豈不更好?

    蕭賾左右一想,尹略所言,不無道理,何況顧家部曲眾多,倘若此時闖進去,顧家一不做二不休,同他廝殺起來,他與尹略單槍匹馬也未必能佔上風,而若是公了,只需請來利陽縣主和新寧縣主二人作證,顧家也照樣不能逍遙法外。

    經尹略一番勸阻,蕭賾最終還是離開了,回到太子府,睡在書房幾乎是想了一整夜,正好顧家有個七郎在尚書省當差,正好這個顧遜明日一早也會出現在朝堂上,他便在斟酌究竟是在上朝之時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稟報此事,還是在下了朝後去式乾殿稟報此事。

    這二者雖區別不大,可說出來的效果卻是大不一樣的,如若在朝堂上稟報此事,可逼得蕭道成不得不嚴懲顧家,輕者男流放、女為奴,重者,則滿門抄斬,可若是在式乾殿稟報此事,必然就是一人做事一人當了。

    畢竟顧家是吳郡士族,兒女姻親,牽連甚廣,加之顧家也曾是滿門忠烈,即是扶持過蕭道成改朝換代,因這些緣故,蕭道成不會輕易處置顧家。

    蕭賾為斟酌此事,幾乎是一夜沒閤眼,可到了天明之際,他依然思緒混亂,不管蕭道成怎麼想,顧家於蕭家始終是有恩的,他亦不想趕盡殺絕,可偏偏顧家又將謝徵害成那般,他又豈能輕易放過……

    早朝之時,蕭賾仍在為此事糾結,加之一夜未睡,不免無精打采,神情恍惚,彼時蕭道成正與眾臣商議究竟派戶部官員還是太倉署官員去往湘州撥派賑災糧食,一見蕭賾站在底下漫不經心,分明已經神遊,不免心中窩火,身為太子,如今湘州水患嚴重,死傷無數,他居然還漠不關心!

    “太子,”蕭道成壓著火,卻也板著臉,冷冰冰的一聲喚,將蕭賾的思緒拉回,他捧起手中玉笏,垂首作揖,應道:“父皇。”

    蕭道成並不急著追究他神遊之事,只問:“你覺得朕該派哪邊的人去?”

    可恨蕭賾根本就沒注意他們適才商議的是什麼,他如今答不上來,卻靈機一動,回道:“父皇素來秉公,不管父皇作何決定,必然都是有道理的。”

    他說至此,又怕不能矇混過去,於是緊接著說道:“其實父皇既如此問了,相信心中早已有最佳決策。”

    蕭賾道一個“最佳”,當即叫蕭道成眉開眼笑,“朕問你意見,你反倒問起朕來了!好,既然諸位愛卿各執己見,那就由朕來做決斷吧,朕的意思是,派戶部去,此次去往湘州,不單是運送賑災糧食,最重要的,還是要慰問受災百姓,所以,派戶部的人去,最為合適。”

    原來是在討論湘州水患之事,那提及謝徵遇刺一事,豈不正好?蕭賾先是說道:“父皇聖明,兒臣也覺得,派戶部官員前往最為合適。”

    因是蕭道成的決定,底下群臣紛紛跟著蕭賾一同迎合蕭道成,唯獨新任的司農卿,站在那兒默不作聲,運送賑災糧食,這事兒擱誰身上都是件美事,只要把糧食如數送到了,那就是大功一件,如今這樣的好事,卻讓戶部搶去,他心裡頭自然不舒坦,之前請了那麼多人吃鴨血粉絲湯,勞煩他們幫忙遊說,結果一到這時候全見風轉舵了!

    眾人正對蕭道成的決策讚不絕口,蕭賾於是見縫插針,稟道:“父皇,說到湘州水患,兒臣也有一事稟報。”

    “何事?”蕭道成這一問,眾臣全都安靜下來了,蕭賾轉頭看向另一側,看了站在群臣之中的顧遜一眼,而後長舒了一口子,就同蕭道成稟道:“衡陽郡主為湘州水患一事,前往雞鳴寺禮佛三日,以求為受災百姓祈福,可就在昨晚,竟有刺客闖入禪房行兇,將其打成重傷,不省人事,雖經太醫令陶弘景醫治,可仍然昏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