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聽完賀岱嶽的講述,禇歸無語片刻,一個公社的小孩哪好意思說賀聰鄉巴佬的?




賀聰的老師也有問題,作為老師對學生一視同仁是最基本的素養,她卻以家世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這才開學十天,如無意外賀聰一至五年級都會是她。




不知其他老師的品行如何,禇歸準備找田勇打聽一下,田勇的兒子在公社小學讀二年級,他應該有所瞭解。




“小聰同桌咋那麼可惡呢?”潘中菊以為賀岱嶽上公社買東西,順路送一送賀聰,原來不是。




賀代光跟賀岱嶽是親親的堂兄弟,賀聰遺傳了賀代光,眉眼自然與賀岱嶽有幾分相似。賀岱嶽參軍的六年裡,看著賀聰一點點長大的潘中菊經常想起賀岱嶽幼時的模樣,潘中菊對於賀聰的感情,並不止侄孫那麼簡單。




潘中菊講起賀聰的乖巧懂事,賀岱嶽幼時懂事歸懂事,但跟“乖巧”真沾不上邊,喪父的孩子在村裡難免會遭到調皮孩子的排擠,賀岱嶽為此沒少跟人打架,起初常常掛彩,潘中菊心疼得掉淚。




後來賀岱嶽學精了,把傷藏在潘中菊看不到的地方,然而還是沒瞞住,因為跟他打架的小孩被家長押著道歉來了。




這件事是鐵蛋他爸羞於啟齒的丟臉史,跟小他三歲的賀岱嶽打架打輸了,哭著回家告狀,被他媽訓了一通,又哭著對賀岱嶽說對不起。在那一刻,鐵蛋他爸深深體會了一把什麼叫做顏面掃地。




賀岱嶽捱了潘中菊的竹筍炒肉絲,細細的竹條隔著衣服抽在肉上,火辣辣地疼,賀岱嶽不躲不閃,潘中菊扔了竹條,抱著賀岱嶽痛哭:“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媽該怎麼辦?”




大滴的淚水砸在賀岱嶽的臉上,蓋過了竹條抽打留下的疼痛,自此賀岱嶽再沒跟誰打過架。




往事勾起了潘中菊的傷感,賀岱嶽一輩子就被潘中菊打過一次,一次足以刻骨銘心。




賀岱嶽自己口中的童年與潘中菊所形容的大相徑庭,潘中菊認為她未能給賀岱嶽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別的小孩玩的時候賀岱嶽在幫她幹活,衣服補丁疊補丁,打赤腳踩草鞋,跟她吃盡了苦頭。




“我們家那時候是真的窮,他到了上學的年紀,我掏不出學雜費,他大伯跟兩個舅舅湊了錢讓我送他念書。”潘中菊心酸中帶著感激,她一個寡婦拖著個孩子,能把日子過下來多虧了兩方親戚的救濟。




賀岱嶽上學的過程也頗為曲折,潘中菊湊齊了學費準備領賀岱嶽到學校報名,結果賀岱嶽不願意,他上學了,家裡的牛誰放。




年紀小小的賀岱嶽自有一套堅持,潘中菊勸不動,賀大伯、兩個舅舅、楊桂平等人輪番上陣,才終於用“上學能讓潘中菊過上更好的日子”說服了賀岱嶽。




公社小學的桌子是三人坐的長條矮桌,學校分的凳子缺條腿,他二舅幫他做了條新的。賀岱嶽每天上學肩上挎箇舊布包,布包帶子吊根小板凳,晃晃悠悠地翻山越嶺。




潘中菊不是個多聰明的人,但她記得賀岱嶽的每一件大小事,其




中不乏讓成年賀岱嶽臉紅的幼稚行為。




賀岱嶽撓撓耳根:“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你提它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