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四十斤的負重使褚歸微曲著背,走了個把小時,褚歸尋了個齊腿高的坎,放下揹簍稍事休息。




大腳趾在鞋面頂出一個凸起,撐得布料產生了不可逆的變形,他彎腰摸了摸,難怪好多人的舊鞋這個位置都打了補丁。




作為一個健康的成年男性,褚歸力氣是有的,不過他打小在城裡長大,沒做過什麼粗活,養了一身的細皮嫩肉,導致肩膀被勒得生疼。




解開衣領的盤扣,褚歸掀著衣服瞧了瞧,揹簍的揹帶是稻草編的多股麻花辮,隔著衣服在肩上印出了交錯的痕跡,紅了一大片,幸好沒破皮。




風裡沾染了蕭瑟的秋意,吹得發涼,褚歸扣上衣服,感覺得找點東西墊墊,否則他的肩膀可能堅持不到進村。




褚歸四下探尋,用隨身帶著的小刀割了兩把鬆軟的枯草,接著割斷包裹上的麻繩,取包裹外的油布捲成圓筒,以枯草填充,再用麻繩捆了固定在揹簍上。




成品外形類似小圓枕,雖然做工粗糙,但效果極佳,褚歸試了下,肩膀果然舒服多了。




一路走走停停到了村口,碰巧遇到了楊朗,見褚歸揹著東西,二話不說上前幫忙。油布墊肩對楊朗反而是累贅,他乾脆扯了放揹簍裡。




“嫂子快生了吧,你聯繫接生員了嗎?”褚歸給王燕燕把過脈,推測她的預產期在十月底,叫他提前找好接生員。




建國以來,為了改善公共衛生,有關部門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為了保障母子平安,接受了專業培訓的接生員取代傳統接生婆,成為了鄉村接生工作的主要力量。




褚歸之所以對王燕燕的生產如此上心,是因為上輩子他到困山村時,楊朗正在籌備二婚,賀岱嶽告訴他,楊朗的上一個媳婦生孩子時難產死了,一屍兩命,大人小孩都沒保住。




困山村沒有接生員,產婦生孩子通常是請接生婆,據褚歸瞭解,接生婆接生全憑經驗,一個提籃一把剪刀便是她們的工具,由此造成的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居高不下。




王燕燕若是讓專業的接生員接生,或許能避免上輩子的結局。




“聯繫了。”褚歸的建議楊朗聽了,但整個公社僅一位接生員,聽說預產期在十月底的孕婦有好幾個,楊朗怕到時候跟人撞上。




無論是接生婆與接生員,無一例外都是女性,男女大防如同鴻溝,褚歸上輩子在困山村待了近十年,從未有人主動請他接生,非得產婦大半隻腳進鬼門關了,才慌里慌張地來求他救命。




楊朗不提,褚歸也不好開口,先碰碰運氣再說,指不定接生員有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