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同村生活了二十來年,楊二奶奶多少了解潘中菊的軟性子,哪怕心裡不願意,面上也不好意思拒絕。例如此刻,潘中菊明明知道楊二奶奶打的主意,依然任由她挽著胳膊走了。




吳大娘是潘中菊上工的鐵搭檔,她家離老院子近點,通常是潘中菊過來找她,聽到潘中菊的聲音,她叮囑了兒媳一句記得鎖門,然後邁過門檻:“來了來——”




嘴裡的話戛然而止,吳大娘見鬼似的看著楊二奶奶挽著潘中菊的手,怎麼回事?!




吳大娘唰地扯著潘中菊走到一邊,一面瞅楊二奶奶一面小聲問潘中菊:“她怎麼跟你一塊?”




潘中菊為難地把之前的事說了:“我估計她是想讓我叫岱嶽把她安排進養殖場做飼養員。”




養殖場規劃賀岱嶽寫得很詳細,包括未來養殖牲畜初步數量,以及飼養員的待遇。飼養員一天八個工分,豬養得好額外有獎勵,風吹不到雨淋不著的,在潘中菊看來,比下地幹活強多了。




“我看未必。”吳大娘哼了聲,“她一天好吃懶做的,咋可能幹飼養員的活。”




兩人嘀嘀咕咕的背地裡準是在說自己的壞話,楊二奶奶翻了個白眼,佯裝不知的快走兩步,以上工為由打斷了他們。




()潘中菊被吳大娘說得起了疑心,楊二奶奶再要挽上來時,她生硬地別過了手:“路窄,還是各走各的吧。”




楊二奶奶挽了個空,臉色青了白白了青,衝著潘中菊的背影狠狠唾了一口,要不是看在錢的份上,誰稀罕搭理你啊!




一路到了老院子,集合上工的人站作一團,樂此不疲地討論著賀岱嶽的存款,目前他們分作了三檔,一千的、兩千的、兩千以上的,爭論不休,紛紛認為己方分析的合理。




潘中菊一出現,他們蜂擁而上,瞬間把人圍住:“中菊,你家岱嶽在部隊當六年兵,攏共掙了多少錢啊?”




乍然面對此種場面,潘中菊有瞬間的慌亂,好在賀岱嶽早為她預備了一套說辭。




好奇別人掙了多少錢是亙古不變的話題,村裡年年有人向潘中菊打聽賀岱嶽的津貼,潘中菊一律“不知道”、“岱嶽沒說”、“我沒問”。




楊桂平是為數不多知曉賀岱嶽大概津貼數目的人,他口風嚴,村裡人問到他頭上,他直接一句“別人家的事少管”。




“是掙了點錢。”潘中菊首次正面回應,所有人唰地噤聲,豎著耳朵聽她說,“但花得差不多了。”




財不露白,家裡大幾千的存款,如果走漏了風聲,被賊人惦記上,他們家怕是要永無寧日。




潘中菊話鋒一轉,賣起了慘:“岱嶽傷了腿,我磕了腦袋,為了給我們治病,褚歸用了不少好藥,岱嶽攢的錢全拿來買藥了。”




上千的存款全花了?開什麼玩笑,買的是仙丹不成?




人群一陣譁然,楊二奶奶扯著嗓子:“褚醫生不是和你兒子關係好嗎,你們治病也要花錢啊?”




“當然要花錢了,褚歸的藥又不是大風颳來的。”潘中菊指指自己的眼睛,“我這眼睛費了褚歸不少功夫,普通藥治不好,得用好的,上了年份的。”




潘中菊噼裡啪啦說了一堆藥名,什麼人參、鹿茸之類的,主打一個聽著就貴。褚歸跟賀岱嶽關係好歸好,但畢竟不是一家人,親兄弟尚且明算賬,診療費褚歸分文不取,藥錢可不能倒貼。




“要我說有啥不信的,騙你們莫非能得好處?”吳大娘幫腔道,“你們見過幾個瞎了眼能復明的,再說了,岱嶽真要有你們說的那麼富,為什麼不乾脆在城裡買份工作,去城裡過好日子,反倒天天在村裡上工。”




對哦!賀岱嶽真有一兩千的存款,怎麼會放著好好的城裡人不當,蹲鄉下刨食?




虧他們從昨天傍晚爭到今天早上,竟然連這麼簡單的一點都沒想到。




圍著的人大失所望地散開了,楊二奶奶如遭雷劈一般愣在了原地,假的,絕對是假的!




楊二奶奶渙散的目光聚焦到院牆上的報表,她彷彿抓住救命稻草般的一把抓住潘中菊:“賀岱嶽不是花了一百多買馬嗎,怎麼會沒錢?”




“成才說馬是給褚醫生代步的,買馬的錢應該是褚醫生出的吧。”回答楊二奶奶的是王支書,“好了,大家安靜,我講一下今天的分工。”









體勞作的流程十分繁瑣,上午分工,下午檢查統計進度,循環往復。建養殖場屬於長期任務,賀岱嶽他們則無需到老院子集合,王支書講分工時,養殖場那邊已經開幹了。




楊二奶奶滿腦子賀岱嶽沒錢,她挨著潘中菊,王支書隨手把他們劃到了一組。




心不在焉地下了地,楊二奶奶越想越氣。她的確是衝著養殖場飼養員的工作巴結潘中菊的,她好吃懶做,但她有兒子兒媳,若他們誰當了飼養員,日後何愁佔不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