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

褚歸手掌的擦傷在一週後痊癒,表層的結痂脫落(),




(),




長栓不放心地摸了摸,確認褚歸是真好了,歡呼一聲,高興得無以復加。




“褚醫生。”田勇在家廢寢忘食地背穴位圖,他以前學過,但距離褚歸要求的熟練度有一定差距,好不容易趕在約定的頭一天記牢了,激動地帶著禮物來了困山村。




“長栓你現在好些了嗎?”田勇認出了長栓,他聽褚歸說了長栓一家的事,因此並不驚訝,




“我好多了。”長栓的面色比田勇上次見他時紅潤了許多,青紫的嘴唇有了淡淡的血色,臉頰長了肉,大得突兀的眼睛變得和諧,瞧著判若兩人。




說完長栓揹著包尋賀聰去了,褚歸領著田勇到堂屋坐,田勇把揹簍裡的禮物放到桌上,褚歸沒有拒絕。




田勇帶了雞鴨各一隻,並一刀五花肉,麻餅、冰糖兩封,以他在衛生所的工資,算是很誠心了。另外多了他一個人不方便,褚歸也不會收。




如此不輕不重的,剛剛好。




既非正經拜師,無需走敬茶的流程,褚歸本想把備用的針灸包給田勇,誰料田勇說他自己帶了。




針灸用的針不似普通繡花針,為了防止生鏽,絕大多數為銀製,有條件的則用金針,褚歸收到的第一套針具便是傳承自褚正清的金針,他上輩子家破人亡,金針被人搶走,重生後他立馬藏了起來,換成了低調的銀針。




銀針價格不菲,田勇動了家底,託關係弄了一套,沒褚歸那套齊全,但足夠他使的了。




“對了褚醫生,我們的巡診上報紙了!”田勇想起另一件事,他從荷包裡摸出三份疊了數疊的報紙,窸窸窣窣地展開遞給褚歸。




三份報紙一份是漳懷本地的報紙,一份是雙城報社的日報,而第三份則來自京市。




報道在三份報紙上佔的版面由大到小,準確來講漳懷本地的不能稱之為報紙,而是宣傳的文稿,專門用了整頁的篇幅詳寫巡診,對於初始巡診小組——褚歸三人的著墨也最多。




雙城的報面上,巡診報道縮小到了半幅,位置倒是在最前面,褚歸三人成了簡短的幾句話。




到了京市的報紙,褚歸花了幾秒時間在右下方的角落找到了一段文字,巴掌大,標題是雙城漳懷縣醫院組建七人醫療小隊下鄉巡診。




作為巡診的開山人物,褚歸看見了自己的名字,田勇與張川則包含在了“等人”中。




看完三篇內容,褚歸稍稍有些意外,報道的文章肯定是縣裡投的,他們做了利民的大事,領導們當然不會“默默無聞”,褚歸以為他們會把所有功勞歸到上級領導有功上,沒曾想竟然帶上了自己。




田勇跟人打聽過了,他向褚歸透露,上面之所以願意帶他們,是因為郭書記出面幫褚歸說了話。




郭書記是孝子,褚歸替他母親治了白內障,作為報答,他為褚歸爭取了應有的榮譽。況且巡診是青山公社率先發起的,他一個公社書記,同樣有功。




()表面上是幫褚歸,實際上亦是為自己籌謀。




褚歸無所謂虛名,是以對郭書記的行為感謝有,但不多。




此時褚歸注意到京市報紙的發行日期是三天前,褚正清習慣每日讀報紙,家裡肯定看到了。褚歸眼前浮現出安書蘭拿著報紙誇他的模樣,心底的思念頃刻間如雲海翻湧,難以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