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 章

 家裡的孵蛋步驟與養殖場保持一致,賀岱嶽到家找褚歸借了一支溫度計塞到雞肚子下面,不知在搞什麼名堂。

 溫度計尾巴繫了條長繩,賀岱嶽掐著表,十分鐘後扯著長繩一拽,溫度計落到手裡,他記錄下溫度計的實時溫度,給疑惑的褚歸解釋自己的設想。

 如果他能給雞蛋創造一個與母雞肚皮下相同溫度的環境,那麼理論上孵蛋就可以人工進行,以後孵小雞便用不著尋抱窩母雞了。

 對於賀岱嶽的理論,褚歸表示認可,但影響小雞出殼的大概率不止溫度一個因素,賀岱嶽的設想任重而道遠。

 任重而道遠也得做,賀岱嶽攬過褚歸,他是要建大養殖場的人,孵個小雞,再難難得到哪去?

 “嗯,期待你的大養殖場。”褚歸和他碰碰額頭,“未來的大養殖場負責人,能麻煩你幫我把豬睪烘了麼?”

 豬睪入藥的最後兩道工序分別是焙乾、碾磨,老法子是用瓦片做容器,放進爐子裡面焙乾。少量豬睪如此處理沒啥問題,量大則過於費時費力,褚歸在原本的基礎下做了改良,以烘代焙,提高此道工序的效率。

 賀岱嶽欣然應許:“跟我提什麼麻煩不麻煩的,怎麼做,你儘管說。”

 褚歸指揮賀岱嶽把院子裡製藥灶上的鐵鍋抬了,鐵鍋的重量本身用不了兩個人,奈何賀岱嶽左胳膊接骨尚未滿兩月,褚歸不許他一個人端。

 即使賀岱嶽多次表示他左胳膊早不疼了。

 移除了鐵鍋,褚歸在灶底點了一堆碳,其上架刷洗過的石板,晾乾的豬睪片均勻平鋪,接著放回鐵鍋,鍋內填細沙埋紅碳,封灶門,形成密閉的高溫空間。

 烘乾是藥材炮製的常見手法,褚歸做菜一般,製藥過程中對火候的把握卻是得心應手。豬睪需烘乾三個小時,賀岱嶽拍拍身上沾的碳灰,進廚房做晚飯去了。

 天麻拴在堂屋,繩子老是絆人腳,賀岱嶽順便牽它到了後院馬棚和首烏作伴,首烏甩甩腦袋,似乎對天麻脖子上的麻繩非常感興趣。

 晚上吃的是泡發的筍乾炒的臘肉,筍乾口感脆韌,嚼著如同嘴裡放鞭炮。

 “當歸,你們京市有筍乾賣嗎?”潘中菊吃著筍乾,想到了褚歸的爺奶,她一輩子未出過漳懷,不清楚北方長不長竹子。

 褚歸認真回憶了片刻,搖搖頭:“我以前吃的是三師兄寄的,好像沒見他們買過。”

 北方的氣溫低,氣候乾燥,不適宜竹子生長,褚歸只在園林裡看到過小叢的觀賞竹。

 孫榮住澤安縣城,他寄的筍乾大多是掏錢跟鄉親們買的,每年四月底準時經郵遞員送到回春堂。

 澤安當地盛產紅殼筍,製成的筍乾呈片狀,褚歸此時吃的箭竹筍是細長條,兩者的味道與口感略有不同。

 所以褚正清他們沒吃過箭竹筍——潘中菊從褚歸的話裡自行得出結論,那得給他們寄些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