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164章 教坊

教坊,有宦官領著一名嬌麗的小女子走過。


        

在庭院中調琴的兩名普通女樂伎不由抬起頭看去,低聲交談起來。


        

魏二孃譏笑道:“又是個絕美的,不知今年她能否入得內教坊?”


        

她長得醜,歌技也一般,是教坊以賤價買來湊數的宮人,衣服上沒有紋繡。


        

“莫說絕美,即使色藝俱佳又如何?若得罪了教坊頭兒,讓她見都見不到聖人。”


        

應話的呂元真則是個老嫗,頭髮花白,看似有七旬年歲了,正在給古箏上弦。


        

魏二孃問道:“呂嫗還想見聖人?”


        

呂元真眯著眼找著琴絃,面露苦笑,喃喃道:“老嫗當年差點就見到聖人了,說來你也不信。”


        

“快,說給我聽聽。”


        

“老年輕時擅鼓,略有薄名,當時聖人猶在潛邸,派人召我獻技,可教坊使卻回覆說‘須得皇帝詔敕’,不讓我前去,從此我便被冷落一生,不得嫁人,連鼓棰也未再摸過了……當時的青絲美人,如今成了這模樣。”


        

魏二孃確實不信,問道:“真的?” 首發網址http://m.xbiqugexsw.net


        

“當時我長得可美,不騙你。”


        

呂元真說過,嘆惜道:“教坊即天下,天下唯有一人至高無上,聖人雨露恩澤不至,我們這些人便活在暗無天日之中。”


        

“教坊是他孃的地獄。”魏二孃道。


        

外教坊每年會有幾次給聖人演出的機會,教坊使先將曲目進呈,聖人用墨筆圈點出演者,此為“進點”。演出得聖人看中者,可飛上枝頭,而絕大部分人只能在這高牆深院裡熬到年老色衰嫁人。


        

為了爭這一點點搏上位的機會,教坊的傾軋極為殘酷,無所不用其極。且教坊等級森嚴,一般樂伎翻來覆去只能演《伊州》與《五天》,其餘的只能讓給高等的內人出演。


        

悠悠清歌,翩翩蝶舞之下,掩蓋著的是無數人的血淚。


        

說話間,有宦官跑來,譏笑道:“魏左轉,喊你去唱歌了。”


        

呂元真有些羨慕,抬頭看向魏二孃,問道:“你擅歌?”


        

“鳥個會唱歌。”


        

魏二孃罵罵咧咧地走了,庭中只留下老嫗獨自修著古箏。


        

“哈哈哈,教坊美人極多,但你我先看看這魏左轉。”


        

王準正招呼著一群狐朋狗友在飲酒,他有時是真敢把教坊當南曲,說話也肆無忌憚。


        

“魏左轉名魏二,姿色粗鄙,歌舞拙劣,有次她唱歌,難聽得鸚鵡都避過自土暄喝鸚鵡‘左轉’,魏二以為是嘲諷她,罷歌與楊暄對罵。哈哈,此女不怕死,人,有趣,有趣。”


        

鮮于二郎聽得愣愣的,他是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之子。


        

我阿爺曾與我說過開元年間到長安的見聞,說教坊還有堂皇莊嚴之氣象。”


        

“哈哈。”王準大笑道:“那是開元年間,那時才多少人,如今又多少人?管不過來了。邢絳你說呢?”


        

邢絳微微一笑,也不答話,心想,表面是歌舞昇平,但從這些細節就能看出聖人老了。


        

昏君,年輕時拼命擴充教坊,老了連內教坊的歌舞都看不完。故而,外教坊多得是魏二孃這種濫竽充數的,老樂伎也不得外嫁。


        

“與你們說個有趣的。”王準拍了拍鮮于二郎的肩,嬉笑道:“教坊中女妓和男妓是分開管理的,可人總有七情六慾,你可知她們是如何解決的?”


        

“不,不知。”


        

“嘿嘿,女伎們結拜成‘香火弟兄’,以男子自命。你若娶了一教坊女,再到此處,女伎們便會喊你“阿嫂’。”


        

“為何?”


        

“她們是弟兄,你是新婦嘛,她們還要學突厥法,稱她們之間兄弟憐愛“欲得嘗其婦’,哈哈,神雞童便常常被他婆娘帶來與女伎們共享,因教坊女伎缺少男子。”


        

啊,那我們還成善人了?”


        

“正是如此!”王準大笑。


        

不一會兒,一眾樂伎便被帶過來給他們取樂,其中卻還混了個男人。


        

魏二孃先開口唱歌,果然是十分難聽。


        

鮮于二郎目光看去,發現除了這魏二孃,別的女伎果然是個個美豔。他目光便落在其中最有風情的一人身上。


        

“那是張四娘。”王準湊到他耳邊,笑道:“你若想睡她,簡單,看到她旁邊那個男人了嗎?蘇五奴,你灌醉他就行。”


        

“好。”


        

鮮于二郎只覺這裡真是處處與妓館不同,透著股新鮮感,當即端起酒杯走向蘇五奴,道:“來陪我喝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