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544章 印象

這一刻,他雖還是那坦蕩的神情,可圖謀指揮權的心思已顯露在了來瑱、韋陟的面前。

他們可以拒絕,薛白也不強求。

然而,來瑱思慮之後,竟是咬咬牙,道:“好!便聽雍王統一調度。”

沒想到,薛白竟還繼續拒絕。

“但不妥,若無聖旨就這般行事,我率諸路大軍北上長安,必有人要說我意在謀篡。”

“雍王曾任天下兵馬大元帥,今為江淮大都督,本該節制諸路兵馬。”來瑱道,“我等可為雍王作證,雍王意在保全社稷,絕無二心!”

~~

長安。

李璘站在皇城朱雀門的城樓上,俯瞰著長安城一個個整齊排列的坊,眼神像是有些醉了。

他回到這座城,才終於感受到了自由。

在江陵,以長江之壯闊,以天下山川之廣袤,他都覺得自己被禁錮、被流放了。唯獨在這裡,他才覺得自己站到了權力之巔,環顧可望到天下。

“斬!”

隨著這一聲呼喝,劊子手們紛紛揮下手中的大刀,把上百人的頭顱斬倒在地。

那些都是宮中的宦官。

李璘既然傳檄天下自己入京是為了清君側、除奸宦,那就必須兌現承諾。

也是掩飾他要取天子而代之的決心。

一顆顆人頭滾滾落地,朱雀門前的石板地面很快就被染成了紅色,圍觀的人們拍手稱快,也不知是來自於授意,還是真心應賀。

李璘享受著那歡呼聲,感受到了權力的滋味。之後卻皺起了眉,思忖著下一步怎麼辦。

他還沒想好。

一開始總覺得只要殺入長安,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進來了,才發現要考慮的遠比預想中多得多。

比如,他的計劃很簡單,讓太上皇頒佈一道旨意,怒叱李琮不仁不孝,不配為帝,將其罷黜,他再登基稱帝。可事實上,事到臨頭,李隆基竟又不肯這般做了,要與他談條件。

一直都是由韋見素在代表李隆基來與李璘商談,各種藉口多得不得了。

先是罷黜皇帝有損宗社顏面,貽笑世人,且社稷分崩離析,他們如何面對列祖列宗。又說一旦下了這道罷黜詔書,李琮必然會全力反抗,兵戎相見,血流成河。

李璘便問太上皇到底是什麼意思?都約好了只要他封刀不殺,就放他入長安。

韋見素遂表示該由太上皇重新執掌朝政,依舊保留著李琮的皇帝位,如此,時勢才能最為平穩,不過,江山社稷是不可能傳給李琮那幾個養子的,李琮離世後,可由李璘繼位。

如此一來,李璘舉兵入京,倒是真成了奉太上皇旨意清君側。

他當然不甘心。

可被放進長安之後,他的將領們已經迅速被韋見素收買,人人俱有封賞,或忙著買宅置業,或醉心於北曲的歌舞;而長安的禁軍掌握在郭千里手中,守衛著宮城,按兵不動,有一種無聲的威懾力。

還得考慮到,李琮是有能力召天下各道兵馬勤王的。一旦李琮的大軍到了,李璘未必能擊敗對方。

待仔細分析了局勢,再考慮李隆基的建議,又顯得很有道理了。

助太上皇收回權柄,成為一個實權親王……這似乎已經是李璘能得到的最好結果。

“大王,韋相公來了。”

“讓他過來。”

李璘知道韋見素又是來催促自己的,可他還難以下決斷,深深皺著眉,來回踱步。

很快,韋見素到了,甫一見面便問道:“永王是否考慮好了?時間緊迫需立即遣使往奉天見聖人,否則各路兵馬很快便要抵達長安。”

“太上皇難道不能命令諸鎮皆擁立我嗎?”李璘有些著急了,不小心吐露了心聲,接著又找補道:“李琮如此昏庸,寵信奸宦,使義子勢大難遏,讓他繼續當皇帝,我擔心祖宗社稷落在旁人手中啊。”

“事須一步一步做。”韋見素道,“永王不必憂慮,你在諸王之中最賢,往後必可繼太上皇基業。”

他這意思,說白了就是李隆基確信自己肯定會比李琮晚死。

李璘卻總覺得如此一來自己就虧了,依舊不肯答應,又讓人給韋見素一份厚禮,意在收買韋見素,讓這個重臣替自己收拾好長安局勢。

韋見素無奈,跺跺腳便走了。

他一走,李璘麾下大將季廣琛當即上前,道:“大王,當早作決斷了!”

“如何決斷啊?”

“無非兩個選擇,若決心動兵,末將立即去殺郭千里,若成,則掌握禁軍,控制宮城,再出兵奉天。”

季廣琛話雖如此說,其實沒有太大的把握,尤其是在李璘輕信韋見素而使將士們洩了鬥志之後。

他接著又道:“大王若無意動兵,則該儘快請太上皇主政……”

“為何?”

“如今各路勤王兵馬,如郭子儀、魯炅、來瑱、韋陟,或願承奉太上皇旨意,只消他們不再向關中進兵,則昏主膽氣必失,只能放權。可若再不下決心,旁人不提,雍王馬上就要殺到長安了。”

“我怕他?”

李璘的第一反應是不服氣的,冷笑了一聲,道:“他算什麼東西。”

~~

韋見素出了皇城,到了禁衛重重的大明宮前,核驗了牌符,方才走進丹鳳門。

很快,他便在宮城內的中書省見到了陳希烈。

“如何啊?”陳希烈問道。

“永王還要考慮。”

陳希烈不由搖頭卻是什麼也沒說。

他的立場看起來與郭千里很像,都是太上皇的舊臣,卻與薛白還算親近,此時此刻都是如今長安城真正舉足輕重的人物,一個掌握著朝政,一個控制著禁軍。

陳希烈其實很想提醒韋見素一句,眼下韋見素的所作所為,雖是在幫太上皇掌權,其實與竇文揚助聖人奪權一樣,本質上都是讓皇室內鬥。

太上皇、聖人、永王這些父子兄弟們之間越是內鬥,實力自然也就越弱。

到時得利的又是誰呢?

他們都忘了,這場叛亂最初的起因是朝廷要削雍王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