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六章 到了展現氣勢的時候

 
張周道:“當時我與唐寅所約定的,乃是一個賭約,所謂學問不在科場之外定高低,江南考場的解元與亞元,區別也沒那麼大,同為舉子,為朝廷效命,何須非要分出個高低?但他執意要比,我便跟他相約,在會試中分個輸贏,若我贏了他,便讓他拜入我師門。若我會試成績不如他,也未中本次會試,便從此之後不再應考,接受以舉貢放官!”

 
“啊?”

 
有關這次賭約,只在很小的範圍內傳播過。

 
在場都是朝廷重臣,還有王公貴胄,他們怎會知曉這種小事?

 
現在經張周的口說出來,他們才知道,原來還有這一出。

 
張周居然跟唐寅下了“重注”,張周說自己此科不中進士,那以後再不考了?當然還有個前提,那就是唐寅要中才行。

 
這是何等自信?

 
當然,江南鄉試解元,有這般自信和狂妄,也是可以理解的。

 
張周繼續道:“徐經和唐寅二人,是否與程學士有過瓜葛,或者他們曾談論過什麼,我一概不知曉。但我既與唐寅有如此賭約,便相當於是對手,所謂的私下議論考題,也就不成立了吧?”

 
“若我不是從唐寅處得知考題,那就該找到我得到鬻題的途徑,是有人給我傳信,或是讓人來通知於我,總要有人證或者是書信上的物證,否則就不該以道聽途說的事,來作為攻擊於我的證據。這不單單是在針對我,甚至可說是將大明的法度置於不顧!”

 
……

 
……

 
張周可說是據理力爭,侃侃而談。

 
當他說完之後,現場很安靜。

 
似乎所有人都想知道華昶將要如何跟張周爭論,也有人想知道,華昶是否真的能找出人證物證。

 
先前他們還覺得張周是官場初哥,或許利用一些精神壓力法什麼的,會讓張周露出破綻,甚至在沒有罪證的情況下,就能讓張周原形畢露。

 
現在他們才知道。

 
原來華昶這樣的科道言官並不是朝堂的王者,他的能言善辯在張周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陛下,老臣認為,張貢生所言在理。”此時武勳那邊有一人走出來,正是英國公張懋,他用很渾厚的嗓音道,“若以無端的非議,而令人蒙冤,是為對大明法度的不尊,還請陛下下旨,平息物議,還張貢生一個清白。”

 
“對!”

 
武勳那邊似乎都很支持張懋,附和的聲音一片。

 
文官那邊一瞧。

 
好你們這群莽夫,你們真就是見風使舵是吧?

 
看出來陛下對這個張周是寵信有加,再加上看到華昶氣勢被壓制,然後就出來力挺張周?

 
你們這群牆頭草!

 
突然之間,張周跟華昶的矛盾,就成了文臣和武勳之間的矛盾。

 
朱祐樘一瞧這不對勁,他也不顧旁人出來說什麼,朗聲道:“華昶,你還有何話可說?”

 
華昶氣得渾身顫抖,大概是覺得自己長了一百張嘴,卻唯獨在這件事上啞口無言。

 
朱祐樘道:“朕已讓東廠查過,徐經和唐寅二人,的確是曾拜訪過程敏政,不過是在去年尚未定會試主考之前。他們的事,另查。”

 
“但張卿家的話你們也該聽到,若是再有人認為他牽扯進鬻題,就拿出證據。朕會讓東廠對證據嚴加勘驗,既不會冤枉誰,也不會對此視而不見!”

 
有張周的話打底。

 
皇帝語氣比先前軟了,但心裡比之前更有底。

 
這就不是靠皇帝的威儀把事給鎮住,而是靠道理。

 
場面是靠張周臨危不亂的現身說法,靠張周據理力爭的口才爭出來的。

 
他也是想提醒在場的文臣,不要以為隨便找點牽強附會的物證,或是隨便找個人當人證,就能把張周再牽進案子,朕會讓東廠嚴加勘驗,敢誣陷的讓他不得好死!

 
就問那些士子,誰敢出來沒事找事?

 
劉健走出來道:“那陛下,此案是否還需繼續勘察?”

 
朱祐樘道:“著令,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於貢院內簾重新勘驗考生卷宗,唐寅和徐經暫行收押於北鎮撫司,以備考證。華昶……一併收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