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以換代徵

  陳德文先謝過,繼續說道,以換帶徵!說著,似乎是官話不流利,手舞足蹈的說道,京師地價貴,但外城便宜。除運河邊外,官府可以開一片地來,讓河邊居住的百姓搬過去!

  河邊百姓,住得都是窩棚。朝廷開出一塊地,用準備發給他的錢,蓋房子給他們住。一邊是臭水溝爛泥地,一邊是新房,窮苦百姓們自己知道怎麼選?

  若不是朝廷的德政,他們一輩子都要住在臨河的窩棚裡,想必這筆賬他們會算。

  朝廷蓋房,不求精美只求實用。用準備賠償地價的銀子,綽綽有餘。而且還可以就地招工,蓋房子的活,女人孩子都能幫得上。官府把蓋房子的活,甩給工頭。工頭在當地招工,給他們工錢!

  如此一來,朝廷的錢就是活錢!

  你這個主意好!朱允熥撫手笑道,官府佔了他們的房子,再給他們起一座,最合理不過。而且,新的居民區,將取代本來沿河髒亂差的窩棚區,又能給郵政倉儲騰地方,好主意,主意好!

  陳德文羞澀的笑笑,繼續說道,臣以為,先蓋房子,讓沿河貧民百姓先看到。而後再丈量沿河土地。他們的窩棚多大,朝廷便給多大的新房。若是他家裡人口多,官府給的房子可能小些,但宅基地會大些!

  這時代沒有違建的說法,自己家的宅基地上,蓋多少房子誰都管不住。改天上去,你皇上也得看著。窮苦人家人口多,官府給的新房不夠住,但宅基地大一些,讓他們自己蓋,也是種辦法。

  好好!朱允熥點頭道,京師首善之地,外城運河邊髒成那個樣子也不像話。徵地,既是為郵政的收益,又是改善民生,一舉多得!

  可是,戶部尚書傅友德卻忽然開口道。

  陳府尹直言,臣,不敢苟同!

  朱允熥看過去,你怎麼不敢苟同,說說!

  傅友文垂手道,京師外城,大多數當年流民聚集才佔據了河邊地,形成今日格局。他們所住的房子,大多沒有在官府報備,手中沒有地契,算不得他們的房子!

  臣知他們是窮苦百姓,可未必是窮有理!

  倘若京師百姓得知如此德政,那人人都在運河邊蓋上窩棚,朝廷該如何處置?

  此風一開,翌日拓寬官路,河道之時,需徵用房屋,官府又要如何處置?

  既不是京師民籍,又沒有土地地契,或者保長畫押的房屋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