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屈 作品

第十章 第一部電影!





而且膠片攝像機的拍攝手法和數字dv是真的差別很大,學院派出身的導演玩起鏡頭,是真的會有高級感的。




至於本土化的修改,以及劇本前面十分鐘散漫的劇情,改起來也不是很麻煩。




因為原片是一部沒有劇本的電影,導演只是把演員的身份、他們之間的關係和一些基本設定告訴演員,然後就讓演員自己發揮了。




所以在臺詞上,除了一些必須說出來的關鍵臺詞,其他很多臺詞都是演員即興發揮的,這就導致很多臺詞鋪墊都太冗長了。




吳淵要做的就是精簡臺詞,將大量詞句結構過長的臺詞提煉精簡。




在不變動核心劇情的情況下,讓演員臺詞更加簡潔清晰,直指故事,然後增加更多的懸疑衝突點進去,讓電影的枯燥無聊減少,緊張刺激增加。




這樣一番修改下來,不說能夠讓這部電影成為啥票房黑馬,但是吳淵相信拍出來的成片,賣一筆豐厚的版權費和改編費應該是沒問題的。




是的,吳淵壓根就沒想過,這部電影要指望靠國內的票房賺大錢。




他拍這部電影,是奔著世界三大奇幻電影節去的!




開什麼玩笑呢?




2000年的內地電影有市場可言?




《臥虎藏龍》都只有1500萬的票房!




為什麼國內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導演們,都愛年年拿著自己的電影往歐洲各種各樣的電影節跑?




真就全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抱負?




屁!




那是因為歐洲各大電影節開幕的同時,也是一場盛大的電影交易會啊,來自全世界的購片商都齊聚一堂!




大傢伙都奔著去賣片呢!




外國人買電影可都是用美元的!




一家片商賣個幾萬美元,賣他三五家就收回成本了,要是賣個十幾家就是血賺!




而且這錢還不用和院線分成,製作方純賺!




至於國內的票房,也就起個錦上添花的效果!




在這年頭拍電影,不賣版權,全指望內地市場是絕對不行的!




當然,吳淵也沒有想要放棄內地的票房市場。




在花了十天的功夫,將《彗星來的那一夜》劇本修訂完成後,吳淵終於出了門,帶著劇本就回到了學校,找上了導演系主任。




現在電影想要在國內過審上映,得掛國營製片廠的名頭。




這時候,吳淵電影學院學生的身份,可就有大用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