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屈 作品

第六十一章 華夏軍團 (求追讀!!)





在當時只能總結出一個詞,難看。




而藝術電影方面,也遇到了最嚴苛的時期,剛開始嶄露頭角的第六代導演們,每天都在不過審和禁導的邊緣試探,也不在乎內地市場,全靠大量海外發行來收回成本。




儘管在1998年《泰坦尼克號》上映的時候,短暫出現了內地影迷觀影熱,但這只是曇花一現而已,反而讓內地觀眾更不願意進電影院看國產片了。




這個時候是馮曉剛的出現,改變了內地電影環境。




他前期的商業電影雖然和情景喜劇差不了多少,但卻將內地觀眾重新吸引進了電影院,重燃了內地觀眾的觀影熱情。




是他培養出了第一批內地商業片觀眾,是他將“電影”從曲高和寡的藝術層面,拉低到了普通人都能接受和喜愛的娛樂層面!




百多年之後,馮曉剛是可以被寫入內地電影史的導演!




“馮導的《大腕》和我撞題材了,主題都是喪葬哈,就是你這部是喜劇片。”




“哈哈,我這就是拍個逗樂子的諷刺喜劇,和你可不能比。”




“哪裡哪裡...”




和馮曉剛打了幾句哈哈,聊了聊對方的電影后,吳淵就將目光看向了一直安安靜靜坐在休息室角落的張一謀導演。




“一謀導演,初次見面,我是電影學院98級的吳淵。”




“你好你好,我看過你的電影,那部《彗星來的那一夜》,拍的很有意思。”




吳淵刻意忽略了張一謀旁邊坐著的張衛平,熱情的與張一謀導演聊了起來。




一謀導演的性格比較靦腆內向,說話也都是輕輕緩緩的,身上帶有一種非常非常質樸的氣質,和他聊天很舒服。




兩人都在電影學院上過學,再加上一謀導演雖然性格靦腆,但是也挺好說話的,特別是聊到電影方面的東西,他的話匣子就會被打開。




有心和張一謀導演多接觸的吳淵,很快就和他聊在了一起,李欣和馮曉剛也湊了上來,時不時的插幾句嘴。




他們的話題主要圍繞著《英雄》這部電影展開,對於國內第一部商業大片,沒有導演不好奇的。




張一謀導演也順勢邀請吳淵到時候參加《英雄》的首映禮。




這種見證“劃時代”事件的機會,吳淵怎麼會錯過,當場就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導演有導演的圈子,演員們自然也有演員的圈子。




四個電影劇組的演員互相之間或多或少都認識或者熟悉,他們也在休息室裡各自閒聊了起來。




大家一邊聊著天,一邊等待著航班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