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屈 作品

第177章 低迷的文藝片市場,做院線品牌

2004年上映的《太極旗飄揚》,累計獲得了1175萬觀影人次,相當於整個韓國有四分之一的人都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萬達為什麼後來成為了國內第一大電影公司,甚至比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還要更具統治力?

沒有舉行什麼首映禮,也沒有邀請記者。

自從《英雄》席捲全國之後,國內的文藝片市場就在迅速萎縮。

你得和全國各大院線有過硬的關係,才能夠將自己承擔發行的電影,拿到全國各院線上映,並且確保排片率。

但這是錯誤的想法。

今年正是全國院線市場駛入快車道的一年,每個省、市的新建影院都進入了大爆發時期,一年能有上千家新電影院建成。

吳淵對這部電影的票房,是真的沒抱多大期待。

2009年《阿凡達》上映時,更是引發全球及我國的數字影院——尤其是3d影院的建設高潮。

對吳淵來說,《愛》這部文藝片的主要收益,還是靠歐洲賣版權。

他雖然在韓國的名氣不小,畢竟是好來塢大導,但不管是《入殮師》還是《你的名字》,在韓國上映的規模不大,都只獲得了幾十萬觀影人次。

情況還算喜人,有《你的名字》玉珠在前,再加上《畫皮》這種東方奇幻電影,又很能被亞洲市場接受,所以這部電影的亞洲發行談的非常順利。

所以看似這個成績好像並不高,連前十都沒有,似乎很容易達成?

又想多了。

這是平均收視率哦,可不是最高收視率,最高收視率都破10了。

2010年前,電視劇收視率前十基本是央視霸榜,央視一套的電視劇,最低收視率都能有4%-5%,最高像去年的《京華煙雲》收視率8.7%。

伱讓我在互聯網上人云亦云的吹捧這部電影幾句,誇獎這部電影幾句,那沒問題。

實際上在韓國,看電影是非常普及的一件事。

時代的洪流真的很迅速。

2002年,內地票房前十的電影裡,有五部都是文藝片。

三大票倉華夏、韓國、日本都是分賬發行,12月28號一起上映。

上握住製片,下握住院線,只有這樣的電影公司,才具備優秀的抗風險能力,在圈內才能隨心所欲,不用擔心受制於人,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最遲明年,也就是2006年,光影時代自己的院線品牌,就應該著手建立了!

“韓董在發行方面是專業的,這方面的事情交給你,我放心!”吳淵樂呵呵的在電話中說道。

當年《入殮師》上映的時候,還能有五千多萬的票房,但是當票價翻了一倍後,張國榕的《如果·愛》在內地也只獲得了五千多萬票房。

明年公司的編劇和電視劇部門,主要就是要做出《放羊的星星》這部劇,爭取在2006年就播出。

但他也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電影生態圈,打通電影行業的上下游渠道,做到至少不受制於人,可以自己內部循環。

可是如果院線渠道都沒打通,各院線連上映都沒上映,那觀眾就算再想看,也只能乾瞪眼。

10月中旬,負責《畫皮》發行方面工作的韓董,親自給吳淵打來了電話,告知他《畫皮》的發行情況。

為什麼這麼說?

就這還是考慮到這部電影在戛納拿了大獎,影迷們的期待值很高。

畢竟韓國才四千多萬人口,類比華夏,12億人裡,也就一兩千萬電影觀眾而已。

因為前兩年做影院的話,放映廳還是要做膠片放映廳,因為主流的電影還是以膠片電影為主。

電話裡,韓董對《畫皮》在韓國市場發力頗為期待。

但是讓人鬱悶的是,從2006年開始,華夏或者說全球電影行業,就進入了數字電影時代了。

首映當天六百萬,第二天五百萬,第三天三百萬,隨後就跌到了一天只有一兩百萬……

光影時代目前並沒有涉足發行市場,吳淵也不太想做發行。

至於之後院線能不能做大做強,就得看他能不能不斷賺到錢支撐院線擴建了。

錢!才是限制一切企業發展的核心難題啊!

“必須要多搞錢啊!”吳淵在心裡不斷默唸。

凌晨還有一章,不過會比較晚,明天起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