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屈 作品

第342章 開會討論《星際穿越》

“片中出現了三種飛船——徘徊者號、登陸號和永恆號。”

“出場最多的永恆號環形母艦它是由12個隔艙組成的,轉速為每分鐘5次,以通過向心力產生1g的重力。”

“通過氣閘系統和彎曲連續的樓層連接,12個隔艙承擔了不同的使命:四個發動機隔艙,四個永久性隔艙,以及包括生活區、駕駛艙、低溫室與醫學實驗室和四個將被放在新行星表面的登陸艙。”

“我們開會討論過很多次,覺得可以用鋼和聚苯乙烯做成10多米長的模型,還設計了液壓起落架、氣密艙、防水層、冷凍床和液壓座椅。通過一個六軸的萬向節,操縱者可以精確地控制它的運動。”

“我聽說了你在《地心引力》拍攝時利用Led屏幕播放太空環境,模擬太空的做法,這個想法很妙。”

“拍攝時演員透過舷窗可以看到與真正太空一模一樣的畫面,精密巨大的投影使得他們能夠快速投入到太空情境中,我們也打算採用這個設計。”

“當然,這部電影最難的是劇情中所描述的蟲洞、相對論構成的世界,還有那個龐大的真實黑洞。”

“如何在電影裡準確描繪出蟲洞和黑洞,可能還需要我們一起討論研究,我希望能基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方程式,最真實的呈現出目前科學研究下的黑洞樣式。”

“這可能會是一個大工程,視覺效果製作需要大量人手,和擁有豐富理論物理知識的顧問來全程跟蹤。”

基普·s·索恩本身就是一個物理學家,他對科學態度是無比嚴謹的,也在合作前再三與吳淵確認過,這部《星際穿越》必須要遵從基本的物理定律,不能像好來塢的一些軟科幻電影那樣,全靠一個腦洞瞎想,搞一些嚴重違反物理定律的劇情。

沒錯,說的就是那些超級英雄大片。

對此,吳淵當然是認同的,他也知道《星際穿越》之所以後來被奉為神作,就是因為其極度真實。

甚至電影中做的黑洞模型畫面,在後來地球拍到了第一張真正的黑洞照片後,還被發現電影畫面與現實驚人的一致,再次小火了一把。

這種嚴謹性和科學前瞻性,吳淵當然是認可的。

“沒問題,我們還有半年的籌備時間,可以組建一個龐大的科學顧問團隊,我相信會討論出一個合適的特效呈現方式,符合物理學定律的那種。”吳淵保證道。

基普·s·索恩這才滿意的點點頭,看起來吳淵這位導演,和斯皮爾伯格一樣,也是嚴謹的,追求真實的導演。

一旁,一直靜靜聽著他們幾個討論的派拉蒙高管,適時的咳嗽了一聲,打斷倆人的討論。

“先生們,在討論具體的劇情設計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敲定這部電影的主演人選?”

“這位男主角,我們應該找誰來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