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三章:洛陵踐法(上)

   

   

   

   秦法愚民,甚至焚燒書籍,不允許民間藏書,這是何等的恐怖啊,人生而愛學,不知書不為人,便如同蠻夷一般。

   

   

   

   秦法這是斷諸夏之根,以此法實行下去,民間之中縱然是有文公、宣公之天資,也只能泯然眾人,單單依靠王公貴族,哪裡有那麼多天才呢?

   

   

   

   諸夏無聖王賢才,蠻夷出有道君主,至多不過三代,夷夏之間的攻守就會易勢,甚至諸夏失命,而蠻夷受命。

   

   

   

   這是秦法罪一。

   

   

   

   秦法貧民、疲民,這是與王道截然不同的道路,何等的惡毒啊。

   

   

   

   上古的聖王見到飢餓的牲畜尚且會落淚,天子是天下所有人的大宗,天下人像是對待父親一樣的對待他,但最終換來的卻是這樣惡毒的對待。

   

   

   

   這樣的君王如果不推翻他,不殺死他,難道這世上還有公理和道義的存在嗎?

   

   

   

   這是秦法罪二。

   

   

   

   秦法連坐檢舉,鄰里之間如寇仇,父母之間甚至談利,如果王朝的律令不能導人向善,不能賞善罰惡,世人不敢行仁義,世風一定會不可逆的向著冷漠轉變。

   

   

   

   若是世道冷漠到了極點,世人皆言利,蠻夷大軍壓境之時,難道還有人願意捨身嗎?

   

   

   

   昔年洛國有敢戰士,有銳士,皆是洛人主動投效,因為洛人皆知,總要有人為了保衛老人、女人、孩子而戰,他們還知道,即便他們犧牲在戰場之上,他們的父母、妻子、兒女,公室都會妥善的贍養,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洛國之中鄰里之間和睦,家庭之中親近,互相幫助,人有牽掛,所以能常人所不能,秦法毀掉了這些,會毀掉一切。

   

   

   

   這是秦法罪三。

   

   

   

   秦法嚴苛控制天下之人,甚至除了打仗之外,不允許離開家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諸夏有萬里廣袤的土地,北方有高山平原,南方有群山湖泊,異獸不知凡幾,天下瑰麗的景象一生都看不完,但是秦人終生只在尺寸之地打轉。

   

   

   

   一代代先祖開拓出這麼廣袤的疆域,難道是為了像始皇帝這樣的獨夫修建那幾條直道,然後在全天下巡遊嗎?

   

   

   

   當然不是,諸夏之土,諸夏之民的足跡就應該踏遍,不見識到諸夏的瑰美,難道僅僅憑藉著書上的那幾句記載就能讓人升起歸屬嗎?

   

   

   

   誅暴秦之時,洛人、江東之地的楚人、臨淄城的齊人最為踴躍,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就連最普通的國人心中都懷著故國,再看看秦國,扶蘇一死,沒有任何秦人願意復國。

   

   

   

   嬴姓秦氏在秦川之地統治了整整八百年啊,八百年都沒能培養出秦人的歸屬,昔年秦穆之時,秦人是願意同秦伯而戰的,但是商鞅變法之後,卻成了這個樣子,這難道不是秦法的過錯嗎?

   

   

   

   這是秦法罪四!”

   

   

   

   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前幾天我寫的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