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文弱謀士,你一人戰三英? 作品

第二百四十八章 蓬勃發展的商業,釜底抽薪之計

  儘管他不如趙雲或者典韋那般恐怖,但在黃忠的教導下,箭術也絲毫不遜色於其父。

  所以如今戲煜麾下也算是良才不斷。

  聽到賈詡說起大人二字,諸葛亮也連忙過來,感嘆道:“主公!今年,算是一個豐年!”

  郭嘉也滿臉興奮:“先前我並不認為我們能夠賺什麼,甚至覺得行商是一件很恥辱之事,但是如今來看,我簡直就是愚蠢至極!”

  “青州的賬目已經對好了,比以往的收益多了足足三成,共計三百餘萬兩黃金,七百餘萬兩白銀,其中有一成是屬於民眾的,至於其他的,也都是我們這邊的!”

  “倒也算不得太多!”戲煜語態非常平靜:“金銀只在我們這邊等同於錢幣,只有從外面獲得了相應的物資才算是有了突破,否則我們只能算是自娛自樂!”

  “不過!”諸葛亮收起笑容:“如今錢莊在分潤利益之時,確實能夠讓百姓多了收益,明年他們想必就能夠更加努力地工作了!”

  郭嘉眼中疑惑,其實他雖然想把此計策在青州與徐州推行,不過他感覺利益肯定是有限的,不過如今來看賬的話,發現其實每個地區都有不少的盈餘。

  這算得上是一件喜事了。

  亂世中,物資才是最重要的,而糧食則是重中之重,百姓士族會把存糧當做衡定價值的唯一標準,其實金子銀子也只是為了換取糧食,畢竟糧食就等同於性命。

  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也是無奈之舉。

  亂世之中,就是這種情況。

  說實話,如果一個地區開始研究商業乃至於錢幣之事,就代表著此地民生算是發展到了不錯的情況,至少百姓不會忍飢挨餓,要不然也不會考慮除了農業之外的事情。

  有了農業作為基礎,自然也會輕鬆不少。

  而且青州和徐州這兩個地區,通過大運河,可以與江東交換物資,甚至能夠從荊州換取各種各樣的物資。

  因此,商品就會變得更加豐富。

  先前戲煜改善印刷技術,徐州內紙張通行,制筆技術與制墨技術也因此而提升。

  這其實也得歸功於戲煜設立的科學院,無數工匠耗費了幾月之功,慢慢調整出了新技術,龐統也算是因此嘔心瀝血。

  其實原本百姓以為紙張會非常昂貴,但是,當真正面世之後,紙張的便宜程度還是讓大家都感覺到震驚了。

  畢竟紙都成捆賣了。

  那些文士儒生,也都興起了一陣編書熱潮。

  比如說,經學、地理志、水利書乃至於農學之書,就像是百花齊放一樣出現。

  紙張一旦變成了書籍,其附加值就不知多了多少,這種獨特產物也在徐州,慢慢流行了起來。

  戲煜所說的話,讓諸葛亮與郭嘉看到了更美好的前景,甚至所有士族都因此而變化。

  甚至可以這麼說,士族的概念都因此而漸漸消亡,都轉變為世家。

  “那我們要不要設宴慶祝一下?”

  “肯定是要的呀!”

  戲煜哈哈一笑:“不過我並不是覺得你們掙的不夠多,其實只是對我而言不算多罷了,但也算是在我的預期之內!所以肯定是得慶祝的!”

  戲煜也大致解釋了一下:“你們可以仔細想一想,我如今已經算是控制了青州徐州兩地,錢本來就只有這些,如果沒有其他錢財出現的話,我就只能算保本!”

  “我和百姓是兩個概念,若是沒辦法掙到來自其他地區的錢財,其實也只能算是財富的一種流通,而並沒有增殖!”

  “這倒是有道理!”

  諸葛亮和郭嘉笑了一下,他們折騰了一年的時間,才明白了什麼叫做“流通”,

  若是讓他們自個兒折騰的話,確實讓百姓們掙到些錢,然後再變成稅賦,流通在市面上的是更加多樣化的商品,但在過程之中,百姓也因此而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間。

  肯定是有著收穫的。

  看來以後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其實以前的時候,儒生並不覺得商業有多麼重要,感覺商業只不過是“投機倒把”之舉罷了。

  而如今他們卻覺得,商業之中也有著不少的門道。

  百姓富足,也和戲煜息息相關。

  之前戲煜也聊過這個方面的話題。

  商品賣出去的話就會有價值,無論怎麼轉手,價值是依舊存在的,交易也是很久不變的,所以倒也不擔心商品賣不到江東與荊州乃至於幽州,只要不打仗即可。

  “其實我之前,也想過,甚至還打造了一個專屬於戲家的印記,乾脆就叫做“戲印”,直接打下我們的貨物上!如此以來,大家也都能清楚這些商品來自於何處了1”

  “對呀!”

  諸葛亮眼中當時就閃出了光彩:“那主公也能夠因此而養望!”

  賈詡也來到了這兒,他嘆著氣說道:“不過曹氏的人,肯定會更加不夠用!”

  “但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戲煜其實也已經適應了賈詡的神出鬼沒的情況:“年初的命令,你又不是不清楚!”

  “直接把我派遣出的那一百多個儒生遣返,讓其變成了流民,曹氏與夏侯氏不僅沒有以禮待之,甚至還加以諷刺,現在沒人可用,又想找回來,哪有那麼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