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殷商開始的千年世家 作品

第29章 王權交替


  淮武公二十六年,王釗薨逝於淮安。

  剛剛即位的王離召集大臣為先君上諡號。諡號對於一個君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相當於是對其的蓋棺定論。

  因此只要不是太過遭人恨,太過無能,大臣們通常會給出一個平諡號,像是王釗這種,肯定是美諡,不少大臣提出上“文”諡號,只不過因為子珏的諡號也是文,所以只能委屈一下,給了“武”作為諡號。

  “拓地開封曰武;肅將天威曰武;安民和眾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殺曰武;先君克剌王,滅鍾吾,與民休養生息,改稱武!”

  王釗的薨逝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畢竟淮國地處東南,在邦周各國看來,是蠻夷之地。和楚國、吳國一樣,並不受中原各國重視。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誰的去世而停滯不前。

  ......

  當子珏再一次從沉睡中醒來的時候,他原本還虛幻的靈魂竟然已經變得非常凝實,“有大事發生嗎?”

  子珏心神微動,霎那間就從系統那裡將這幾十年發生的事情過了一遍。

  此時距離王釗薨逝已經過去了五十餘年,邦周天子也換了三次。當年的姬滿已經成了周昭王。這位天子在位三十六年,乃是邦周目前為止在位最長的,昭王在位期間打擊了戎狄,重建天子六軍,限制了大諸侯的擴張,使得邦周得以中興。

  當然同樣也是昭王讓不少邊夷不再朝貢邦周,同時為了限制晉國壯大,他支持虞國和虢國,為了限制齊國,又支持紀國,致使晉國和齊國與王室有了裂痕。不過總體上邦周實力增長了,重新有了壓服天下諸侯的能力。

  昭王薨之後則是襄王即位,到了襄王時期,邦周王畿經過八九十年的發展,幾乎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了。

  大量土地被分封給大臣,等到襄王的時候,王畿七成的土地都已經被分封出去。周王室的財政出現了問題,又因為諸侯供奉的減少,襄王不得不裁撤了一些軍隊。

  為了增加稅收,襄王廢除了原本土地國有,分封臣下的舊制度,實行了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國家按照土地收繳稅金。

  襄王的改革是很有成效的,按照原來的政策,貴族只有一少部分土地繳稅,他們私自開墾的土地是不交稅的,改革之後,土地私有化,私田必須上報,否則就要被國家當做無主之地沒收,這就迫使貴族不得不將田地如實上報,然後繳納稅收,從而增加國庫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