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殷商開始的千年世家 作品

第91章 美人 名劍


  李耳並沒有想要改變孔丘的想法,自從他在淮國守藏室中觀看了大量子珏編纂的書籍後,就更清楚自己的道了。

  接下來兩人繼續進行交流,當然基本上還是孔丘問李耳回答,旁邊的淮國公室子弟則是在奮筆疾書,兩人的對話不敢有一子錯漏。

  兩位大賢並沒有用什麼高深莫測的語言,而是用了最樸素的話語進行講述。

  這些對話在全部記錄下來,並校對之後,就會編纂成書冊。這些對話並沒有用更為簡介的書面用語,而是用了原話記錄。這也是當初子珏定下來的要求。

  這個時代書寫使用竹簡或者錦帛、羊皮,價格都不菲,而且書寫也困難,因此書面用語都是儘量簡潔明瞭。只不過這樣做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地方就是消耗的竹簡少了,記錄工作也變得簡潔,讀書的時候也要方便不少,畢竟竹簡是很沉的。

  弊端就是容易產生歧義,過度解讀等問題。

  所以在子珏在讓人記錄一些重要東西的時候,不允許刪減,精煉,要將原本的語句一字不落的記錄下來。

  孔丘和李耳的論道很是精彩,兩人一問一答,互相印證自己學說中的問題。即便是有不同觀點,也都是聽其闡述,給出自己的觀點,而不去爭論。

  子珏聽到兩人的交流也是獲得了大量氣運值。兩人論道被詳細記錄下來,給子珏帶來了大量氣運值。

  這種氣運的增長速度,幾乎是淮國一代明君所帶來的氣運值了。若是能夠經常有這種程度的大賢交流就好了。

  可惜遍觀歷史,這種人也不多,更何況是二者進行辯論,所以這樣的好機會幾乎都是絕無僅有的。

  李耳和孔丘的到來讓淮國學宮的名聲愈發響亮,越來越多的學子不遠千里前來求學。各種各樣的思想也開始在學宮之中碰撞出來。

  同時各種學派也在這些智慧的火花之中誕生出來,每一天學宮之中都會有人登臺講學,闡述自己的學問,然後和其他人論道,學宮中吸引著天下英才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