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

黎楠彎腰摸了一下自己冰鞋的冰刀,在冰面上助滑了幾步, 左腳稍微用力一蹬, 右外刃起跳,將自己送入空中,雙手抵在胸口控制核心,腹部收緊,在空中旋轉四圈後落下,單腳落冰滑出,整個跳躍行雲流水,看得出黎楠對T跳的掌握程度。

作為華國國家隊的體能教練,雖然之前不清楚黎楠的具體測試數據,但關於自家隊伍的選手的比賽他是沒有落下過的,黎楠上個賽季的四周跳錶現可沒有如今這般輕鬆,一眼就能看出他的進步確實很大。

尤其是力量方面。

就連黎楠自己都發現了,他的4T跳起來比之前更加輕鬆了。

之前黎楠需要用上延遲轉體才能勉強跳出四周跳,不用延遲轉體的四周跳成功率就會下降很多,和別的選手完全相反,經過他和教練們一起的研究推測:黎楠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還是跳躍方法的不同。

黎楠跳四周跳主要是靠轉速去搏,他的力量天生較弱,所以一邊起跳一邊旋轉會消耗一定的高度,高度不夠就算轉速再快,也不能保證落冰前能旋轉完四周。

但延遲轉體這項技術,巧妙地將黎楠的短板遮住了,延遲轉體是要選手先將身體送至最高點,在下落的時候同時旋轉,看似縮短了旋轉的時間,但對於黎楠來說,卻是放大了他轉速的優勢。

如果把四周跳的過程拆解開來,就可以比較明確地看出黎楠完成跳躍的動作了。

延遲轉體:首先將身體送至最高點,這個過程中完成半圈到一圈的旋轉,達到最高點時,在下落的過程中完成剩下週數,這是延遲轉體技術會出現明顯滯空感的原理。

而黎楠首先將身體先抬高,所有的力量都放在把自己蹬出去上,讓他原本被旋轉所消耗的高度重新彌補回來,保證這個高度能夠完成四周的旋轉週數,在下落的過程中,不算起眼的高度差給黎楠帶來的動能讓黎楠本就擅長的轉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完成三週到三週半的旋轉,最後落冰滑出。

這便是黎楠用延遲轉體技術跳四周跳的成功率,反而比正常跳四周跳的成功率還要高的原因。

在弄清楚黎楠的四周跳原理後,華國隊的教練也想過要不要將這個技巧給其他的華國選手使用,但後來仔細研究了一下,還是沒有真的叫其他人去學黎楠的技巧。

因為看似很簡單的原理,但想要達成其中的條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首先力量確實是黎楠所不足的,但他強在轉速,黎楠的轉速在華國隊乃至全世界的花滑選手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就連女單都很少能超越他的。

一是他個子矮,如今已經十五歲的黎楠,身高也才一米六出頭,比部分女單選手還要矮一點,並且他的骨架小,體重一直都很輕。

難以增長的體重,讓黎楠對於力量的訓練一直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卻是他轉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是黎楠的發力技巧,腹部核心力量一直是旋轉的重點,黎楠收緊核心的速度會比其他運動員要快上那麼0.01-0.03s,別看這個時間差並不是很明顯,但一個四周跳從起跳到落下也不過在0.65-0.7秒之間,而四周跳一共要完成1440度的轉體,平均每0.1秒就要完成205度的轉體,能夠更快一點完成核心的收緊,就能更快地進入旋轉,這是黎楠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