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第188章 新聞人物(二合一)

    所以,央視財經就順勢把他放在了第一位介紹。

    “線上掛號領域在夏天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價格補貼戰,現在硝煙尚未散盡,但我們已經可以說方卓執掌的掛號網就是這次價格戰的最大贏家。”

    “很多觀眾應該對這位年輕董事長記憶猶新,他今年曾用一個音樂播放器的項目成功摘走《贏在華夏》的桂冠,但作為一個有著豪情的青年創業者,他其實在線上掛號這個領域已經在國內有著更大的成就。”

    “我們的記者採訪他時曾經問過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非典型互聯網的領域,他笑著沒給出正面回答。”

    “但去年在臨安舉行的互聯網發展論壇會議上曾經有過他的登臺講話。”

    電視裡的畫面轉為拍攝資料,正是2000年11月份的臨安互聯網會議,臺上講話的人是穿著白t恤的方卓,青春激昂,神氣十足。

    ——“互聯網將會改變這個時代,將會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

    ——“企業解決了問題就有價值。”

    ——“每一個人都想著去做門戶去做電商,那我們看到的能改變的能推動發展的問題難道就放在那裡嗎?”

    ——“面臨互聯網的到來,我覺得我可能只能做到60分,儘管剛剛及格,但已經比0分是個巨大的進步,而未來,隨著發展,隨著諸位的一起努力,我相信一定能做到100分。”

    拍攝資料沒有從頭到尾,只是被剪出來能回答上面問題的講話片段。

    接下來,節目繼續介紹掛號網的發展和給醫院預診帶來的改變。

    方卓隨意看了兩眼,大概知道這就是上次到辦公室採訪自己的那位記者所提供的材料,只是,他記得是有報紙已經報道過相關內容,沒想到又在電視上引用一遍。

    旁邊的徐惠芬有些傻眼,知道這個年輕人很厲害,可知道歸知道……電視裡被央視報道的人坐在自己家裡和丈夫喝著酒是什麼概念?

    她頗為坐立不安,不自覺開口問了句:“方總,申城買房在哪裡買比較好啊?”

    “嗨,嫂子,咋又生分了?是不是看我大閘蟹吃得多,不想我下回上門?”方卓只是略一思索就知道稱呼變化的緣由,笑了一聲,“靜安、徐匯、浦東都行。”

    李如意看了自己媳婦一眼,衝著方卓笑笑。

    買房的話題就在這裡終結,兩人轉而聊起一些臨安的變化。

    方卓還是比較關心自己的第二故鄉的,除了羊城附近,他考慮著長三角附近也可以做一處倉儲和配送中心,尤其這裡的快遞行業比較有所發展,大家都對新事物接受的很快。

    這頓晚餐吃得很愉快,彷彿真吃出幾分忘年交的意思。

    方卓在李如意和徐惠芬熱情的挽留聲中告辭離開,約好有時間再登門嚐嚐其它菜式。

    等到方卓離開,徐惠芬向丈夫埋怨道:“你怎麼不早講,人家是上了新聞的人啊!”

    “我講過啊,他就是很厲害啊。”李如意搖頭,“我看他吃得挺開心,你急個什麼勁。哎對,你之前不還不同意再買一套房呢。”

    “那不一樣,我是什麼眼光,你是什麼眼光,上電視的人又是什麼眼光?”徐惠芬邊收拾碗碟邊說道,“人家好心好意的指點,這要不聽不就成了倔驢!”

    李如意嘀咕了一聲:“倔驢。”

    “洗碗去吧。”徐惠芬瞪了一眼,“我問問我姐,看她手裡還有沒有閒錢。”

    “還有,下回人家來的時候把女兒喊上來見見她叔,幫忙指點指點以後上大學學啥。”

    李如意無奈應下,還下回呢,下回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

    10月6號,方卓回到申城。

    他人還沒到辦公室裡,手機裡就接到記者的採訪請求。

    這一回不是央視財經,但來頭也不小,是《經濟參考報》的記者。

    《經濟參考報》81年創刊,是國內最早的全國性經濟類報紙,它隸屬於新華社,有著比較高端的定位。

    方卓和記者約好下午在公司見面,上午便沒往恆隆廣場去,跑了一趟交大,找產品經理許柯登聊了一會,又考慮接下來的局面要怎麼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