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第359章 熱心的圍觀群眾(二合一)

    “哦,不是不是,我讓許老師找了找ic產業的老師和從業者,聽聽這個產業到底什麼情況。”方卓略一沉吟,提及新品,“他們現在做出的m2有點保守,我不太滿意,已經打回了。”

    蘇薇知道產品部提交的m2是進一步加大存儲和優化音質,她覺得只是湊合,因為先前的改進款就在加存儲。

    “我下午沒什麼事,我也聽聽?”副總裁試探著說道。

    “可以啊,梁老師呢?”方卓看向梁幕,他不太好稱呼這位自稱待兩年就離開的前記者、現作者,乾脆也就喊老師,算是尊敬。

    梁幕比蘇薇對客人身份和會議時間還知道的早一些,點頭道:“聽聽,看看有沒有值得寫的。”

    會議室裡重新換了茶水,客人也就到了。

    由產品總監許柯登引見,兩位是來自復旦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的副教授俞軍和講師曾曉洋,一位是申城華虹的pie半導體工程師呂榮輝。

    復旦沒有微電子學院,交大也是今年藉著漢芯項目才剛剛成立,但……後者都不能說是蒙上陰影,直接就被套麻袋套懵了,所以,這兩位已經屬於行業內的高級知識分子、權威人士,而pie工程師負責整個流程的工藝整合,實屬行業的中堅人才。

    這一趟收到邀請,他們三個人對近來名聲大噪的申城首富也很好奇,可以說,國內的整個行業都對這位掀開漢芯真相的富豪如雷貫耳。

    一番客套之後,方卓沒提漢芯的事,只表達了一位行外人對半導體的好奇。

    這不奇怪,畢竟,很多人都知道方總裁和陳教授是有芯片項目的商業合作——有些人還感慨,如果陳教授沒找方總裁,沒準還能繼續騙下去。

    2+1的客人嘉賓陣容沒有讓下午的這場會面多麼有趣,蘇薇和梁幕都聽得昏頭昏腦,時不時冒出來的簡寫和專業術語讓人如墮雲霧。

    不過,高深、專業的不懂,好歹也知道了些常識。

    ic產業,integratedcircuit(集成電路)的縮寫,整條產業鏈分為ic設計、ic製造、ic封裝測試,依次為上游、中游、下游環節。

    其中,ic製造是核心環節,價值最高,毛利率在行業內也屬於較高水平。

    目前,國內的這三個環節相較於全球都處於落後狀態。

    “國家這塊在提高重視,咱們和國際是有差距,但中芯這兩年發展的很不錯。”講師曾曉洋今年31歲,時時關心行業發展,對國內情況如數家珍,說起來也比較興奮,“中芯的第一條產線只用了13個月就建成投產,從2000年成立現在,就這三年,已經有了4條8英寸產線和1條12英寸生產線。”

    方卓摩挲著下巴,聽起來很不錯,他想了想,問道:“那中芯的技術水平和國際相差的多不多?”

    曾曉洋默默評估,猶豫著沒給出答案。

    副教授俞軍一直在旁補充內容,面對這個問題,他緩緩開口:“就拿臺積電來比較,我聽朋友說,他聽過中芯有個內部的說法是來自創始人張汝京,他說,中芯和臺積電的差距只有一兩年,甚至給他九個月時間就能追上。”

    方卓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他知道張汝京是中芯的創始人,曾經和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德州儀器是同事,後來在寶島任職的公司被臺積電收購,他不願加入便來了大陸創辦中芯。

    這樣一個人說的話自然不是空口無憑,那……後來的中芯為什麼沒趕上這個差距?

    方卓站在當下的時間點往後眺望,一時間有些出神。

    華虹pie工程師呂榮輝作為行業內的競爭對手,也忍不住誇讚道:“中芯確實厲害,發展速度太快了,未來可期,未來可期。”

    方卓回神,喝了一口茶,問出一個比較個人向的問題:“投建一條生產線的預算大概需要多少?”

    三個人面面相覷,雖說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可真正從申城首富口中聽到這個話的感覺還是挺不一般,別人也就算了,這位是有身家的。

    方卓笑笑:“我就問問。”

    曾曉洋直接說道:“方總,中芯去年年底在京城建個晶圓廠,公佈的投資金額是12.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