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第371章 最後一個條件

    方卓真就提要求了:“領導,我最後有個條件,這個條件大家一起努力,有眉目了,我們項目就立即落戶廬州,接下來就是推進其它工作。”

    王書山當即嚴肅:“你說。”

    “領導,咱出去說。”方卓這時候直來直去,沒顧會議上的市領導,要單獨聊聊。

    王書山應允。

    總裁和領導到了隔壁的小會議室。

    “領導,晶圓廠項目需要人才,不光是需要工程師,更需要領頭的人才。”方卓直奔正題,“我想要中科大幫我挖個人。”

    王書山心生好奇,什麼人要讓方總在這樣的場合大費周章。

    他靜待下文。

    “中科大的微電子不夠強,這方面輸出的是工程師,但就像是張汝京之於中芯國際,他那種領軍人物的專家是我們項目更欠缺的。”方卓說道,“我們已經找了獵頭在挖各地的工程師。”

    “現在,有一位臺積電的技術專家叫胡正明,我手上收到的消息是他打算離開臺積電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

    “我想讓中科大試試看,能不能全力請這位專家來科大任職,不管是什麼名義,客座教授,邀請訪問,反正,一年也好,兩年也罷,能來就挺好。”

    “能有這樣的接觸,不管是對科大學生定向的培養,又或者請進晶圓廠任職,那都是很重要的。”

    方卓用了一個“全力”的詞,這也是他這兩天聽到皖省和廬州的表態。

    關於胡正明,他97年就成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單憑自己,恐怕很難很難勸說他來參與自家項目。

    這就需要來自領導的全力支持了。

    報效祖國?國家榮譽?外籍院士?科大國際上的人脈?院校科研上的交流?

    這是方卓很難動用,但領導和科大能發動的“全力”。

    王書山微微點頭,問道:“這人這麼重要?”

    “很重要。”方卓繼續直言不諱,“他還是臺積電另外一個大將梁孟松的博士導師,我們對梁孟松也有些想法,胡正明能來,後續如果和梁孟松有交流的機會,我們也更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