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第372章 也還行

    當然,中科大具體能怎麼操作還不知道,但確實值得期待。

    這就是一次“全力”的驗證。

    7月12日,“冰飲計劃”項目團隊在廬州的考察結束了。

    不過,最令團隊和地方領導們好奇的是——方總到底對王書山提出的最後一個條件是什麼?

    兩位當事人三緘其口。

    地方領導不敢冒昧詢問王書山,項目團隊則在返程的路上把疑惑問了出來。

    “能是什麼條件?還能是什麼條件?”方卓隨意的說道,“想多要點錢而已,你們也知道,我一直想拉到更多的投資。”

    大家都信……信了才怪!

    但老闆不願意說,誰也奈何不了他。

    至此,第一輪城市考察取得讓人喜憂參半的成果。

    總得來說,地方政府對項目都很熱情,羊城和廬州給的13億價碼令人咂舌,其它優惠條件更是眼花繚亂。

    百億項目,這是一個百億項目!

    而最後考察的廬州,它全年的財政收入都不到一百億!

    這一趟能參與到如此項目的考察,團隊裡每一個人都與有榮焉。

    “方總,你多考慮,多慎重。”復旦副教授俞軍前後有過兩次立場的變化,先否定廬州,後肯定廬州,他是第一次見到那麼真誠的領導班子。

    這和以往見過的都不一樣,也讓他反思了對某些事的看法。

    只是,當又一次踏上申城的土地,目睹整個城市的繁華一角,俞軍還是有點舉棋不定的茫然和遲疑。

    他已經給不出意見,只能最後說著“考慮”和“慎重”的話。

    “哈哈,俞教授,這一趟真是辛苦你了。”方卓的臉上卻沒有愁容和糾結,笑道,“我會好好考慮的,但不管去哪,我對未來都有信心。”

    俞軍感慨道:“這是我最難忘的暑期工作,我也對方總有信心。”

    他微微一頓,說道:“有時候真覺得社會發展太快,早晨才和廬州領導握手,還沒到中午,咱們就到了申城,時代在進步,方總這樣的年輕人才是國家的未來。”

    “經濟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方卓握著手,調侃道,“我一直以為我就是國家的現在,原來在俞教授看來,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俞教授,咱們下次有機會繼續合作,項目要是有了推進,我一定第一時間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