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第376章 投資會議(二合一)

    即便經過行政關係的干預,方卓放緩了行動,華虹副總裁姜琦歷仍舊意難平,於是就有了閉幕式上的發言,有了對惡劣行徑的聲討。

    邱慈雲是在現場聽到的內容,但他當時還沒反應過來,等到次日經人提醒看到報道才猛然有種“哦對,我不是中芯的,我是那個被批評的”感覺。

    他因為要參與投資機構的會議,沒有立即回廬州,也就順便和方卓聊了聊這個事。

    方卓有點奇怪:“這怎麼了?”

    “行業評價可能不太……不太好。”邱慈雲第一次和方卓共事,說話比較謹慎,“華虹的關係比較硬。”

    “我們和華虹他們本來就是競爭對手。”方卓笑道,“要怎麼解讀這個呢?一個華虹副總的發言會影響我們的設備採購還是怎麼著?”

    他繼續說道:“不用過度解讀,關係硬不硬不是用在這裡的,當成一次普通的同行輿論攻擊就好,放心吧,這事我讓別人來處理。”

    邱慈雲有些好奇方總的回應會是什麼樣。

    很快,新浪網站發佈了一則由主筆徐長倫操刀的社評。

    ——《為什麼國資背景的半導體企業在現階段無法取得成功?》

    為什麼呢?

    這裡有很複雜的因素。

    其中一條很重要的就在於國資背景太濃會讓國外的設備採購很難。

    可是,也不僅僅如此,國資主導的企業習慣性的既有計劃經濟的弊端,也有市場經濟的短處,再加上,某些人事層面的身份認知問題……

    於是,這種由國資主導的嘗試可以說是失敗了。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按照新浪主筆徐長倫對半導體行業不太願意透露姓名的方總採訪,“既要有政策引導,也要積極發展產業配套,我們得改善產業發展環境,也得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市場化的運作。”

    社評中不只援引了這一句,還有方總對國內企業的評價,“就說申城的華虹吧,它簡直可笑,既依託於國內給予的支持,又妄圖讓外資真心的技術幫助,這可能嗎?”

    “華虹和日本nec的合資公司,我不問別的,它自己的專利技術這幾年有幾個?”

    “先合資,再引進,然後投產,最後投產即落後,你一個想振興自己國家產業的人把話語權交給外國企業,簡直天真的可愛。”

    方總的批評毫不留情。

    不同於華虹讓申城本體紙媒的報道,新浪網這種代表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門戶行業領導者擁有很多不普通的網民瀏覽訪問。

    這篇來自新浪的社評,既讓一些人看著痛心,也讓一些人看得流汗。

    其實,方卓的用詞不算特別辛辣,只是說出一些事實,但這種事實本身就引人深思。

    申城這邊的華虹全稱是華虹nec,是華虹與日本nec的合資企業之一,引進了生產線,但日方對專利技術控制的很嚴格。

    據說,華虹與nec合作將近十年,申城華虹nec的專利數是0,京城華虹nec也是0,只有首鋼nec有4項專利。

    如此情況,社評中沒有直接寫出來,主筆徐長倫只是貼心的把這個被方總點名的企業情況放在了備註裡。

    邱慈雲幾乎第一時間瞧見了這篇發在新浪上的回應,默默揣測了一下華虹的領導瞧見這種內容後的感覺,大概只有兩個字——難堪。

    社評洋洋灑灑,新浪網還有全網領先的網友評論。

    因為有新浪網自己劃出網頁曝光位置,這篇社評引起了很大反響。

    就邱慈雲從朋友那聽到的消息,別家暫且不論,華虹是鬧了個灰頭土臉,那位行業會議致辭的副總裁被幾家媒體的記者圍追堵截,想讓他給出針鋒相對的回應。

    然而,副總裁姜琦歷能怎麼回應呢?

    他還可以找關係找到鄭丹銳,可這對回應於事無補,華虹nec根本不能拍著胸脯把方卓質疑的專利技術說清楚。

    姜琦歷後悔了,他看到那篇新浪的社評就後悔了。

    反正華虹的人被挖走過了,方卓也放緩行動了,自己何必多此一舉呢?

    姜琦歷的後悔讓他沒有繼續給媒體提供報道的彈藥,他本人避了兩天媒體,選擇冷處理這件事,不過,行業內又多了件“華虹鬧笑話”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