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493 重見天日

    “聲名鵲起?我還以為我在香江也很有名呢。”方卓開了個玩笑。

    孔豫說道:“商業圈和民眾對方總的印象肯定不一樣,但這次,香江的《太陽報》真的大賣。”

    方卓有簡單看過八卦報紙的內容,他微微搖頭,《華夏證券報》大賣、《太陽報》大賣、《香江商報》大賣、各個門戶網站點擊量奇高,這不算什麼好事。

    “李家城已經回香江了。”方卓嘆道,“他臨走前的出聲真的是用心險惡,幸好……”

    孔豫明白,幸好老闆也不差,險惡對險惡,鬥了個半斤八兩,但李基金是丟掉了中行的這塊肥肉的。

    “好在還算是主場,昨天我給張朝陽打了個電話,看看能不能配合著把輿論方向換一換。”方卓沉吟道。

    孔豫問道:“換成什麼?”

    方卓搖搖頭,沒有回答,只是說道:“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但是,不多。”

    孔豫沒有太理解這話。

    不過,這天晚上還沒等他看到網絡輿論的變化,反而是央視出來幽默了一把。

    之前央視錄製與十位大咖的對話,這天晚上就放到最後的兩位,正是方卓和李家城。

    這其實是正常的流程,是該到他倆。

    偏偏,這兩位最近的針鋒相對流傳頗廣。

    於是,央視的這一波讓輿論迎來最後的高峰,既增添新的討論,也頗顯黑色幽默——電視裡的兩位衣冠楚楚聊商業,輿論裡的兩位則是磨刀霍霍拼險惡。

    11月9號,搜狐財經上了一篇深度好文,引用了接近方總的消息人士的話。

    據說,據說,方總很不以為然的把這個商業競爭進行了比喻,說李家城和自己之間的爭執就像是小三在控訴小四憑什麼來破壞她的家庭。

    這李基金能上位憑藉的是非常規合作,現在也就不滿於miga基金出來收取果實。

    比喻不算恰當,但就是那麼個意思。

    孔豫看到了搜狐的新聞,明白老闆的意圖是要把商業裡的深沉和險惡化為一種潑婦罵街式的處理,但他很懷疑這種輿論導向有沒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