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552 好消息(二合一)

    方卓能找來願意提名的人,但沒有實際成果,單是提名也純粹白搭。

    當然,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

    只要冰芯有了國際先進的製程技術,榮譽和獎項都是手到擒來。

    方卓連申報的項目名稱都想好了——90nm/65nm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大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超大規模集成電路65-40nm成套產品工藝研發與產業化。

    梁孟淞聽完這麼一陣敘述,捏著酒杯,倒是頗為實在的說道:“我還沒想過這個。”

    他又搖搖頭:“暫時倒也不必想這個,方總說的很對,第一任務是把冰芯的製程提高到先進水平,而提高的第一步便是冰芯越過90nm轉而主攻65nm的進步。”

    邱慈雲儘管知道梁孟淞確實能力高絕,但現在還是忍不住說道:“我們90nm的風險試產花費了很大代價才完成,我甚至有信心第三季度就能實現常規良率的量產,就這樣跳過去,是不是太草率了?”

    梁孟淞平靜的說道:“方向錯了,越努力,偏離的越遠。”

    邱慈雲放下酒杯,認真的與梁博士探討起這個方向的正確與否。

    很快,完全不用方卓起身倒酒了。

    這兩人不喝酒,嘴裡開始不斷蹦躂出各種專業術語。

    方卓能聽一聽他們口中對市場的見解,可這部分很少,更多的是技術、設備、成本測算,中間偶爾還夾雜著中芯對臺記的追趕。

    他自斟自飲,吃著菜,儘管聽不太懂,但還是津津有味的聽著。

    這兩位年紀都不小,爭辯起來的聲音卻十分洪亮,不知是不是酒意上湧,他們的臉龐先後漲紅。

    過了許久,終究還是邱慈雲的氣勢弱了下來。

    他沒有為自己爭辯輸了而介懷,只是有些自嘲和期待的說道:“還是先進製程更動人啊,梁博士,敬你一杯。”

    梁孟淞贏了反而有點板著臉,但喝過酒又漸漸恢復正常。

    他吃著菜忽然想起來忘記提了一件事,說道:“廬州方面的保障怎麼樣?晶圓廠是一定建在廬州嗎?申城行不行?”

    方卓和邱慈雲對視一眼,有些奇怪提到這件事。

    他斟酌著說道:“廠房的擴建比較謹慎,因為臨安方面已經有新廠在建,而且,廬州或者說皖省給我們的支持很大,從各方面來考慮,申城不是不可以,只是現在還不宜過去。”

    梁孟淞“哦”了一聲,思索著說道:“廬州和申城的差距好像有些大,我從臺記離職,你們可能還需要再接手一些也從那邊離開的工程師,待遇、後勤這一類的保障一定要好。”

    作為臺記數一數二的技術大佬,他脾氣雖不好,憑藉能力也依舊能有一批人追隨。

    方卓沒想到是從這個因素來詢問,立即笑道:“保障一定會保障好,廬州確實比不過申城,但冰芯所在那一片區域的建設是很不錯的,周邊的商業生態和教育資源都獲得很大支持,我們自己也投入了很多。”

    邱慈雲也說道:“是啊,冰芯裡還有從新加坡等地過來的人才,他們實際對周邊還是比較滿意的。”

    梁孟淞點點頭:“那就好。”

    他自己不在意這個,但不能不為追隨者發聲。

    方卓順勢就聊了聊冰芯的待遇和周邊建設,為了讓員工滿意,他在這方面可謂是不遺餘力,而廬州的玉壺路也隱隱有“廬中之廬”的說法。

    酒喝了不少,這一回是酒也醉人,人也醉人。

    方卓把最後一杯酒喝完,還是控制著注意度,感嘆道:“博士啊,為了讓你來冰芯,我前前後後可是花費很久啊。”

    梁孟淞也知道這一點,說道:“嗯,得有一年多。”

    方卓一笑,放下杯子,哪裡止一年多?

    是三年!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從冰芯這個項目有了苗頭,那時就瞧見了臺記的梁孟淞,心心念唸的想把他弄來內地。

    足足三年時間,這位梁博士終於坐在了桌邊,說話有時雖然還有點不太悅耳,但好歹是打上了冰芯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