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184章 科舉考試VS公務員考試

 兒子一旦成為朝廷官員,那麼他們徐家就徹底有了底蘊,也可以在大秦貴族階級站穩腳跟。 

 想到這裡,他用充滿希翼的目光望了望不遠處正在跟著天幕學習的兒子。 

 不僅僅是秦朝,其他朝代也同樣是這樣的情形。 

 各朝的皇帝忙著商議礦藏開採的相關事宜,普通老百姓忙著自己手頭上的活,各朝搶到世界地圖的古人紛紛開始下一步行動,至於各朝的小孩子們則是被家長監督著學習三字經。 

 學習視頻剛一播放完,各朝的小太監就立馬把消息告訴皇帝。 

 接到通知的各朝皇帝放下手頭的政事,紛紛來到大殿外觀看接下來的視頻。 

 尤其是隋唐之前的朝代,對接下來播放的科舉制度視頻格外感興趣。 

 至於原本就有科舉考試的朝代,除了想知道更加完善的科舉制度外,對後世的人才選拔制度也同樣感興趣。 

 在各個朝代皇帝的密切關注下,他們關心的視頻終於如期而至。 

 【古代科舉考試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六個等級,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 

 縣試為縣級考試,由知縣主持考試,一般每年舉行一次,在每年二月進行。 

 考前報考,需要親戚、鄰居、同學為你擔保,沒有汙點方可參加,可以理解為政審,通過考試後成為童生。 

 府試為市級考試,由知府主持考試,一般每年舉行一次,在每年四月進行,由通過縣試的童生參加,通過依舊稱為童生。 

 院試為省級考試,由各省學政主持,一般三年舉行兩次,由童生參試,通過的稱為秀才。 

 秀才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可以見官不跪、不服徭役、穿著青衫等。 

 秀才屬於鄉紳階層,在古代皇權不下鄉的時候,地方管理很大程度上是由這些人來管理基層百姓的。 

 鄉試在各省省城進行,各省主考官為皇帝欽派,每三年舉行一次,一般在八月舉行,所以稱為秋闈。 

 由秀才參試,通過者為舉人,舉人具備當官的基本條件,所以也叫舉人老爺。 

 但是由於當官的大部分都是進士出身,所以舉人在官員中地位較低,一般四品就到頂了,大多數是縣副職,政績好的升任知縣就差不多了。 

 會試在京城舉行,每三年一次,由各省舉人參試,一般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 

 由禮部主持,皇帝委任正副主考官,然後翰林學士充任同考官,通過會試的考生稱為貢士。 

 殿試由貢士參加,通過率基本為100%,除非作弊、作奸犯科等,一般是不淘汰的,殿試分三個檔次,即一二三甲。 

 一甲固定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第。 

 二甲和三甲人數差不多,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嬴政:六個等級,一級一級考上去,最後皇帝考察所有考生,這個制度挺好,朕可以借鑑一下,在大秦也搞一個科舉考試選拔人才。 

 他一眼就看出了科舉制度的合理之處,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一級一級,就跟當官似的,從最底層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 

 他的大秦施行的是郡縣制,倒是不用搞六級,可以試一試五級考試。 

 考生通過縣試成為童生,童生通過郡試成為秀才,秀才通過鄉試成為舉人,舉人通過會試成為貢士,最後貢士通過殿試成為進士。 

 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進士,必定是大秦最優秀的人才,他也可以放心的讓這些進士治理大秦江山。 

 至於科舉考試的儒家經義,這個可不實用,對於大秦來說用處不大,他可不願意大秦的官員學習儒家那一套東西。 

 李世民:沒想到科舉制度到了後面的朝代已經發展這麼完善了,和大唐的科舉制度相差甚遠,只能依稀看到一點大唐科舉制度的影子。 

 不過他儘管感慨科舉制度已是物是人非,但他不得不承認這個科舉制度遠比大唐的要好很多。 

 要是按照上面的六級考試,他們大唐的就只有一個會試。